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传染病的危害性,疫情的肆虐横行,使医务工作者又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护理同仁也是以高度的责任感、责任心,跟医生们一起走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由于口腔科诊疗特殊,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时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和气溶胶,极易使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感染病毒。
目前,全国各地多个省市卫生部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暂缓、停止开诊,医院口腔科疫期内停止洗牙等常规诊疗。但是,总有那么些人,需要负重前行……
那么疫情的特殊时期,口腔科作为预防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口腔护理同仁如何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感染风险呢?
01
06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除了不使用高速涡轮手机和洁牙机外,因口腔医务人员直接面对患者的口腔,医患距离不足1米,使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医患之间传播,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各项防护。
02
06
加强室内通风,使空气流通,能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能辅助空气消毒机达到更满意的效果。
03
06
预检分诊尤为重要,对所有进入口腔诊疗区域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并主动询问旅居史、接触史、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对有临床症状的人员立即引导进入指定区域,并立即上报感染控制职能部门,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协调转诊事宜。
04
06
诊疗过程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开诊前:
(1)要注意诊疗区域的清洁,物表使用消毒湿巾或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mg/L)擦拭。使用后的抹布,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mg/L)集中进行清洗消毒。清洁综合治疗台水路及下水管道。
(2)准备和检查所需诊疗物品,避免治疗途中反复拿用物。为患者提供漱口液,至少含漱3次,每次至少持续1分钟。
(3)医护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做好标准防护;同时,也为患者准备个人防护用品。
(4)诊疗物品、可重复使用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储存设施齐全。
诊疗过程中:
(1)操作过程中,尽量实施“四手操作”,以提高诊疗效,缩短医务人员暴露的时间,能及时有效吸唾,较低飞沫飞溅。戴手套操作时,避免接触医用防污膜覆盖外的部位,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治疗过程中采用避污隔离技术,更换手套,加戴塑料薄膜手套,使用后即弃;使用一次性纸巾取物,用后即弃;设备、物表遇污染后用消毒剂擦拭消毒。
(3)使用强吸吸引气雾和唾液,减少对诊疗环境的污染。
(4)取调拌材料时,容器内取材不能污染,用干燥清洁或无菌器械取出未用完的材料,未用完的材料不能回收。
(5)进行侵入性操作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诊疗后:
(1)一次性使用物品“一人一用一弃”,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
(2)可重复使用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后保湿存放于器械回收盒内,密闭送清洗消毒间或消毒供应室。
(3)每治疗一个病人后,清洁吸唾管道和痰盂,更换避污膜,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4)擦拭消毒治疗区域所有接触面,更换三用枪工作尖并擦拭消毒与机身连接处,擦拭消毒吸唾管与管道接口处。
全天诊疗结束后:
(1)牙椅水路清洗消毒,冲洗水路2分钟,独立水源式牙椅或超声波洁牙机水路保持干燥过夜。
(2)吸唾管道、痰盂及其下水管道的清洁消毒,使用按规定浓度含氯消毒液ml以上冲洗。
(3)诊室不存放污染器械过夜。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5)从事牙周治疗等污染治疗的医护人员,每天更换工作服。
(6)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05
06
防护物品处理:
(1)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2)脱下个人防护用品时,医务人员的手应避免接触污染面,里面(接触医务人员身体表面的一面)朝外放置。
(3)每次诊疗结束后,先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清洁消毒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使消毒成分作用5-1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06
06
特殊时期医务人员必须做到:
(1)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都必须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特别强调,医务人员在戴手套前和摘手套后,应当进行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循“两前三后”(二前: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三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手卫生。
(3)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共同努力,一起战胜疫情!
医院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