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惊蛰,古称“启蜇”,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雷声响,万物长。
惊蛰时节气温上升,天气变暖,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芹菜等。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因此,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为了让幼儿多方面地了解节气与气候、农事的关系,加深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活动。
初识惊蛰,万物复苏首先各班组织幼儿从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认识惊蛰的由来、习俗、意义,了解惊蛰人们各种活动的方式。教师通过讲绘本故事,看视频,绘画,说儿歌,“美丽的春天”等主题实践活动,多方面、多形式诠释了“惊蛰”的节气文化。使幼儿知道惊蛰开始春雷响动,气温开始回升,雨水不断增多,万物开始生长;春季乍暖还寒,气温波动大,忽冷忽热,细菌和病毒也开始活跃。希望小朋友们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合理饮食,保护肠胃;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乍暖还寒,与梨相约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让幼儿了解春季乍暖还寒,气温波动大,忽冷忽热。为预防感冒;合理饮食,保护肠胃,提高免疫力。画春雷,绘春日
惊蛰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惊蛰系列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学会分享,同时也加深孩子们对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加深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编辑刘丹阳撰稿
禚茂翠审核
胡顺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