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日22时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是北京市报告的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北京市卫计委通报称:这名患者为29岁女性,山东省烟台市人。患者于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感染寨卡病毒,遂医院就诊,随即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5日通报,广东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截至5月15日,广东共报告12例寨卡病毒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除新报告病例外,其他全部治愈出院。
据通报,患者郑某,男,37岁,旅委内瑞拉华侨。4月28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厦门国际机场入境(入境时无发热)。5月8日自觉出现咽痛、低热等症状;5月12日出现皮疹,高热,前往当地卫生院就诊。5月14日,经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血清样品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寨卡病毒传播扩散可能性低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北京市卫计委曾表示,针对我国报告多起寨卡病毒的零散病例,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寨卡病毒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完成了对相关疾控中心的技术培训,可以有效排查可疑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大家不必惊慌!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大家,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据世卫组织统计,美洲、非洲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疫情最严重的是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
关于寨卡病毒,这些你应该知道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ZikaVirusDisas)是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于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自年5月确诊第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寨卡”在巴西迅速蔓延。
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疫情进入国际卫生紧急状态。截至年2月12日,全球已有34个国家暴发寨卡病毒疫情,尤其是今年将要举办奥运会的巴西疫情最为严重,估计已有万人感染了寨卡病毒。
人是如何感染上寨卡病毒的?
寨卡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但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类。埃及伊蚊为其主要传播媒介。
人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感染上寨卡病毒。而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此外,该病的传染方式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目前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根据监测,我国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
感染寨卡病毒病后会有哪些症状?
感染该病后,往往出现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等症状。
感染寨卡病毒会有哪些并发症?
寨卡病毒疫情可导致一种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突然增多。该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人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研究证明,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新生儿小头畸形。
我们该如何防范?
防止寨卡病毒在我国流行的重要措施是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对输入病例严格管理,防止蚊虫叮咬病人,同时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到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旅游期间,要注意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在室外要穿浅色长袖衣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皮肤上也要涂抹避蚊剂,防止蚊虫叮咬。在室内注意关门,使用纱窗,减少蚊虫进入室内,也可使用杀虫剂消灭室内蚊虫。睡觉时挂蚊帐,使用蚊香驱蚊,避免蚊虫叮咬。有怀孕计划的女性,最好不要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旅游,或者暂时取消怀孕计划。
大家都在看↓孩子丢了着急又害怕?别慌,新渠道来了,群众一起帮你找!
重磅!社保将有这些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官方紧急回应高招跨省调控:绝不减招!
来源: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法制晚报等整理
本期编辑:石玲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