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患者的增多,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尽管职业暴露引发的感染机率并不高,但不能否认有感染病例的存在。因此暴露后正确的处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这篇文献介绍国外的丙肝职业暴露案例及其应对处理。
实习护士针刺伤后急性丙肝病毒感染
SIFIC循证
检索:干铁儿
译者:张立国(医院)
校对:王广芬(宁波医院)
编写/审核:覃婷傅建国
生物性职业暴露(针刺伤)后丙肝病毒感染是很少见的。本文报告了发生在意大利帕瓦多(Padua)医院一位女性实习护士引起的首例针刺伤后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这位实习护士在为患者抽取血标本后回套针帽时发生右手中指针刺伤,源患者是一位HCV抗体弱阳性的72岁女性患者。针刺伤后3个月进行该护士第2次跟踪随访时发现病毒低复制(IU/mL)伴转氨酶相应的升高,显示丙肝病毒感染。源患者检测出与针刺伤护士具有相同基因型(1b)的丙肝病毒。转氨酶快速下降,病毒并没有随之被清除,1个月后HCV-RNA持续阳性。丙肝病毒检测阳性后的6个月内,该实习护士接受了为期24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到病毒学应答,治疗停止后6个月,仍观察到持续病毒学应答,表明暴露者得到治愈。尽管暴露者检测到通常预示着自发病毒清除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有益的白介素28B基因(rs)CC-多态性,但自发病毒清除并没有发生,不过该基因型的感染有望获得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
通过本病例可得到如下经验教训:
1.医务人员应该被告知并接受预防职业暴露的培训。
2.所有发生针刺伤人员必须立即进行职业暴露报告并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3.根据体重制定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完整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必须在所有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急性期和较长的病毒复制期得到落实,尤其是6个月后仍存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这些建议可有助于避免未知的丙肝病毒携带状态,进一步防止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等主要并发症潜在倾向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
文献来源:
Scaggianteetal.AcutehepatitisCvirusinfectioninanursetraineefollowinganeedlestickinjury.WorldJGastroenterolJanuary28;19(4):-
知识点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于年发布《中医院感染防控指南》部分内容摘录
1.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程序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医院感染或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紧急联系电话),并获得进一步的检测及追踪。
2.暴露后的预防措施
由于目前尚无HCV疫苗,故建议对发生职业暴露者进行密切的跟踪随访。
3.医务人员HCV暴露后随访处置
医疗操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明确暴露者为HCV感染者,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