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惊现新型pad游戏病毒,玩偶奇兵

“嘘……你听说了么,最近一种新型病毒可厉害了!专挑我们小孩子感染!一旦因为它生病了,最终我们都会变成一个一个的小蘑菇!”

自从带着宝宝看完动画电影《玩偶奇兵》的点映后,光是亲耳目睹他在同学间夸张的描述电影剧情就已是许多次,晚上更是连最心爱的Pad都依依不舍的放下,还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这里住着坏人,我才不要它!”

尽管我知道孩子受电影影响的时效一定不会很长,但哪怕“数码产品应该谨慎对待”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存在过一刹那,那么这颗平衡适度的种子,我相信早晚都会发芽。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正以其娱乐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游戏产业繁荣发展的当下,上下班的地铁、吃饭的餐厅……随时随地,哪里都能见到人们抱着手机埋头打游戏。游戏正逐渐从其单纯的休闲工具属性中“升级”,成为一把娱乐性与危险性并存的“双刃剑”,也难怪孩子将《玩偶奇兵》电影中的pad游戏称为“病毒”,它具备的破坏性确实当得此称。

与看过《玩偶奇兵》点映后的宝宝不同,在不少其他孩子眼中,游戏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它绚丽多彩又未知神秘,消磨时间又充满乐趣,它让无数青少年着迷是不争的事实。但护子心切的家长如何唤回一只脚已在虚拟世界中的孩子,显然只疾呼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成熟,控诉孩子自控能力差、易沉迷,是远远不够的。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如何疏导孩子从自身意识到游戏的美好与危险,引导孩子回归童心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玩偶奇兵》这部电影为所有家长与孩子均指出一个方向。

方法一: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垃圾桶”

从游戏本身说起,其实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款爆款游戏在变幻莫测的游戏市场上呼风唤雨,从传奇到魔兽世界,从DOTA到英雄联盟,不断地刷新着玩家们的社交圈。有数据显示,游戏玩家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游戏?

在点映现场,我恰巧看到了几位家庭的采访,就“爸爸妈妈平时陪你玩么”这个问题,“不陪”、“应该不陪”、“好像都不陪我”等等,几位孩子脱口而出的,直接又坦然的回答让身在场外的我也难免羞愧之情。

游戏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倾诉、陪伴、社交的需求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可能就会转向网络世界、游戏世界,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找自己情感的宣泄口。

对于孩子来说,网络世界很美好很新奇,与父母因“各种忙”而冷淡的态度不同,在游戏中他们能忘掉现实的一些烦恼。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孩子可以自由地和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交往、合作与沟通。而正是有了这样的需求,才最终形成了游戏人群市场,如果家长愿意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甘作孩子倾诉的“垃圾桶”,那来自原生家庭触手可及的温暖pk虚拟世界隔着玻璃墙的慰藉,孰能在孩子心中占据上风,不言而喻。

因为未成年人价值观、人生观尚不成熟,确实更容易沉迷游戏。但是,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游戏,一定是有失公允的。网络游戏本身并非青少年陷入网瘾的根源。青少年的教育,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家庭、父母的责任,良好的教育需要依托于各方共同的呵护培养。

方法二:做亲子互动中的“不倒翁”

相对于成年人,孩子的世界则简单许多。一次与朋友的相聚、亦或一次期待很久的与父母一起的旅行,都承载了孩子内心渴望的寄托。但是现在,孩子们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越来越难实现。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事业的繁忙,埋头工作的许多你你我我可否想到,多少次深夜回家,孩子早已睡着?多少次答应陪孩子玩,却一再食言?事实上,留守不是农村孩子的“专利”。在城市,因为父母忙碌而造成“隐性失陪”的孩子数不胜数。这个时候,孩子们只能拿着父母给的数码产品上网玩游戏,一不小心就可能沉迷其中。

这或许是许多家庭正在上演的故事。而在动画电影《玩偶奇兵》中,孩子们对玩偶的爱使玩偶们变成“童心守护者”。玩偶们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母位置的缺失,成为了一直陪伴在小主人身边的守护者。事实上,这个角色的定位,在现实生活中应由父母来进行补位。孩子主动互动时予以回应,孩子陷入被动交流时主动沟通,成为能进能退、随时予以反应的“不倒翁”。

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才会更有安全感,注意力也会更容易集中。如果电影《玩偶奇兵》中,小小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那么也许后面的一系列故事,也将消失在平行世界。这正是这部电影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引起父母及孩子思考的地方所在。

方法三:做孩子前进方向的“孔明灯”

都说影像可以折射现实,通过剧作和影像的魅力带给世人以启示。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就曾提到:“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

此前,之所以在如今暑期动画片扎堆中注意到《玩偶奇兵》,正是因为它适时出现的题材。更引人思考的,还有故事外包裹着“陪伴”的温暖外壳——孩子一天天长大,玩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当孩子沉迷游戏时,玩偶始终陪伴不离不弃。其实,游戏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游戏的沉溺,成为游戏的“奴隶”。而能够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的最好办法,就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言传身教。

可惜的是,父母们似乎都太忙了,忙到根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行踪,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但并非与孩子在一起就算陪伴。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现在,手机拉近你与世界的距离,却疏远了你与孩子、与亲人之间的距离。

“晚上来我的房间,为我唱歌,讲小时候的事情,你会拥抱我亲吻我,讲只有我们俩知道的事情。还有,你可以陪我一起看我们喜欢的电视、电影……”这是一个孩子觉得最幸福的一些事。这个时间并不长,但孩子会对这个时光特别期待。看着孩子期待的目光,正在使用着数码产品的你,是不是可以放下那个虚拟世界,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给孩子讲讲故事,带孩子一起去看一部寓教于乐的电影,共同感悟成长,做孩子成长路上指引方向的“孔明灯”……

当孩子自己和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时,其实,他就已经在电影作品中感知了,领悟了,也成长了!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庡幓鍝噷娌荤枟鏈濂?
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jg/4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