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订阅“完美VIP天地”,每天都有您好看滴!
?完美VIP天地,学习与成长的天地!近日,上海一名男孩输液半分钟出现哮喘、眩晕,甚至双眼黑矇的症状,幸亏抢救及时,医生说这就是输液反应引起的。
现在,很多人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即使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挂水。”这句俗语原本是医学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但现实的治疗环境却与这原则背道而驰。
专家提醒大家,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那么,什么情况下才应该输液?输液有什么危害呢?
误区一: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解放军医院的刘士敬博士说: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作用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但是,输液也并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比口服药物有更大的医疗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
误区二: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
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说: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病人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或继发细菌感染包括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治,并考虑是否需要输液。
专家还告诫人们:不合理的输液很危险。因为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液体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因此,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生素和激素。
误区三: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治脑血栓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所以,医院要求输液。“为什么我们开的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这些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方法呢?”有些医生奇怪地问。这些老年人回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专家提醒老年人:遵医嘱吃降压药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才是预防脑血栓的最好办法。事实上,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并不可能长期有效。所谓每年春、秋两次输液可以防脑血栓并没有临床论证。医学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血黏度增高、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造成栓塞或出血。脑血栓往往伴有高血压,而长期的高血压易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即脑溢血。因此,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一、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 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健康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