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出现大面积寨卡病毒疫情
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35个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随着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各省卫计委开始着手防治工作。据国家卫计委网站消息,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月23日通报,浙江省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我国大陆共发现5例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罕见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浙江出现的两病例为父子关系,浙江省义乌市人。父:38岁,子:8岁,均为浙江省首例患者的同团旅游人员。浙江省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诊两例为寨卡病毒病,根据潜伏期确定为与首例病例共同在境外流行区暴露(有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史,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后,在同一潜伏期(3-12天)的不同时间点发病,确定为共同暴露导致的寨卡病毒感染。目前,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专家再次提醒,当前南美等地流行寨卡病毒病,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地区。另外,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目前正值初春,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来源:中国气象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