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致死率高达90%。它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其传播感染的途径是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的血液、体液和组织。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卫生工作者、家人以及其他人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可以摧毁家庭和社区,但医院、公共场所或家中采用所推荐的防护措施控制感染。
埃博拉病毒病实况报道第0号20年月
重要事实?埃博拉病毒病(EVD;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病死率高达90%。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
?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
?据认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
埃博拉是年在苏丹恩扎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扬布库同时出现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出现的。后者发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该病由此得名。
埃博拉病毒属是丝状病毒科(线状病毒)的三位成员之一,另两位为马尔堡病毒属和Cuevavirus属。埃博拉病毒属包括五个不同的属种: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DBV)
2、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V)
、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
5、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与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大型疫情相关,而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则与之无关。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属种见于菲律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感染人类,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在人间报告出现这一属种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传播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人类。在非洲,有文件记载,通过处理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而染病。
埃博拉随后在人类社会中通过人际间传播加以蔓延,这种传播是与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体液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以及间接接触受到这类体液污染的环境而导致的。在安葬仪式上哀悼者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这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具有作用。病情已经康复的男性在痊愈后高达七周时仍可能通过其精液传播病毒。
时常发生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疑似或者确诊病人时获得感染的情况。这是在没有严格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造成的。
在与受到莱斯顿埃博拉感染的猴或猪存在接触的工人中,已记录到几起人间感染情况,临床上并没有出现症状。因此,与其它埃博拉种群相比,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人间的致病力似乎较弱。
然而,现有仅有的证据来自健康成年男性。就该病毒对所有人群的健康影响做出推断还为时尚早,比如针对免疫受损人员,患有基础性医学病症者、孕妇和儿童。在对该病毒在人间的致病性和毒力可能作出明确结论之前,需要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开展更多研究。
症状和体征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严重、急性病毒性疾病,其特征往往是起病急,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症状。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化验结果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则会升高。
人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时就会具有传染性。一位实验室感染男性病例在发病后高达第6天时,仍从其精液中分离到了埃博拉病毒。
潜伏期是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可持续2天至2天。
诊断在做出埃博拉病毒病可能诊断前应当排除的其它疾病包括:疟疾、伤寒、志贺菌病、霍乱、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立克次体病、回归热、脑膜炎、肝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感染可通过若干类型的检查在实验室获得明确诊断:
?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抗原检测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电子显微镜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病人样本具有极端生物危害风险;只有在最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条件下才可进行检测。
预防和治疗尚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特异性疫苗。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但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
重病病人需获得重症支持医护。病人往往出现脱水,需要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进行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目前正在对新的药物疗法开展评估。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在非洲,人们认为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与小项圈果蝠,可能属于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因此,埃博拉病毒的地理分布可能与果蝠的生长区相重叠。
动物中的埃博拉病毒虽然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属于人类的感染源,但他们并不被视作贮主,而像人类一样属于意外宿主。99年以来,在黑猩猩和大猩猩中已见到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属种引起的埃博拉疫情。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菲律宾饲养的猕猴(食蟹猴)中以及从菲律宾于年、年和年进口到美国的猴子中以及于年进口到意大利的猴子中引起过严重埃博拉病毒病疫情。
自年以来,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菲律宾和中国的猪群发生的几起致命性疾病疫情中被发现过。有报道称,在猪群存在无症状感染,试验性病毒接种已经表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并不能在猪群中引起疾病。
预防和控制在家畜中控制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尚没有针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动物疫苗。对猪或者猴子饲养场实施常规清洗和消毒(用次氯酸钠或其他洗涤剂)应当有益于病毒灭活。
如怀疑出现疫情,应当立刻对饲养场实施检疫。可能需要对受到感染动物实施宰杀,并密切监视动物尸体的埋葬或者焚化,以减少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限制或者禁止将动物从受到感染的饲养场转移到其它地带,这样可减少疾病的蔓延。
由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猪群和猴子中的疫情要早于人间感染,因此必需建立用以发现新病例的主动性动物卫生监测体系,为兽医和人类公共卫生当局提供早期预警。
减少人感染埃博拉的风险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人用疫苗,提高对感染埃博拉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个人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这是减少人类感染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在非洲,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时,应将减少风险的公共卫生宣教内容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人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当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减少社会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而带来的人际间传播风险,尤其是与其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埃博拉病人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探视住院病人以及在家照顾病人之后,要定时洗手。
?受到埃博拉影响的社区应使民众了解疾病本质以及疫情控制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问题。死于埃博拉的病人应当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由于非洲的养猪场中有果蝠,因此这些养猪场对于感染的扩散具有作用。应当采取适当生物安全措施来限制传播。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而言,公共卫生宣教内容应当侧重在因不安全的畜牧业和宰杀做法以及不安全的使用新鲜血液、原料奶或者动物组织而导致的猪与人传播风险方面。在处理染病动物或其组织以及宰杀动物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服。在那些已经在猪群中报告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肉和奶)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在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埃博拉病毒的人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
由于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人。因此,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确保针对所有病人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与感染物质存在溅污其它接触的风险情况)、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
对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当与埃博拉病毒病人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无菌手套)。
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风险。从埃博拉疑似人间和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诊断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
世卫组织的应对世卫组织提供专门知识和文献资料,支持疾病调查和控制活动。
以下文件提出了向疑似或者确诊埃博拉出血热病人进行医护时的感染控制建议:“医护疑似或者确诊丝状病毒(埃博拉、马尔堡)出血热病人暂定感染控制建议”,年月。目前正在对这一文件进行更新。
世卫组织已制定卫生保健标准预防措施方面的备忘录(现正在更新)。标准预防措施旨在减少血源性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如果得到普遍适用,这些预防措施会有助于预防大多数通过接触血液和体液而发生的传播。
标准预防措施建议在护理和治疗所有病人时使用,而无论其自身感觉或者经过确认的感染状况如何。这包括基本层面的感染控制方法——讲究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避免与血液和体液发生直接接触,预防针扎和其他锐器造成的伤害,以及一套环境控制方法。
表:埃博拉病毒病既往疫情年表fromwho.intFactsheets:Ebolavirusdisease
埃博拉病毒病常见问题20年月5日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作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死亡率高达90%。该病会影响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埃博拉是年在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中首次出现的,一起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2.人如何感染这一病毒?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给人类。在非洲,通过处理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而染病。重要的是要减少与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包括不要拾取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也不要处理动物生肉。
一旦有人与染有埃博拉的动物发生接触,就可能在社区造成人际传播。感染的发生缘于与感染者的血液、其它体液或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的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与受到埃博拉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污染的环境发生接触时,也可发生感染。
卫生工作者在照护埃博拉病人时经常会接触到这一病毒。情况的发生缘于他们照护病人时没有佩戴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卫生系统各个层面(医院、诊所和卫生站)的卫生保健提供者都应当了解该病的本质,疾病如何传播,并严格遵守所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
哀悼者在安葬仪式上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发挥作用。处理埃博拉死者时必须佩戴保护性强的防护服和手套,死者应立即埋葬。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因此,感染病人应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监测,并获得实验室检查,以确保病毒在病人回家前不再在身体系统内传播。当医疗专业人员确定病人可以回家时,那么他们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不会对社区中的其他任何人造成感染。病情康复的男性仍可能在康复后高达7周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鉴此,重要的是,男性康复后至少在7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当在康复后7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上安全套。
.什么人风险最大?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卫生工作者;
?与感染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在葬礼期间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哀悼者;
?在雨林地区与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发生接触的猎人。
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了解免疫受损者或者伴有其它基础性医学病症的其它人员等群体是否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病毒。
病毒的接医院、在社区集会或在家采取保护性措施而得到控制。
.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起病急,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属于典型症状和体征。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化验结果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升高。
潜伏期又称为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它为期2天至2天。病人一旦开始显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在潜伏期内不具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病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验才可获得确认。
5.人们应当何时就医?当人们呆在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的地区或者与已知患有埃博拉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的人员存有接触,并且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当立即就医。
当怀疑病人患有该病时,应当不加迟疑地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及时就医对于提高该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控制疾病传播也十分重要,应立即启动感染控制程序。
6.治疗方法为何?重病病人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利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实施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目前并没有特异性治愈疾病的方法。
有些病人可在得到适当医护后康复。
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怀疑或者确认患有该病的病人应当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由采取了感染控制严格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对其施治。
7.我可以做什么?可以预防感染吗?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正在对若干疫苗进行测试,现在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
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人们采取可对自身带来保护的措施,这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仅有方法。
预防感染的方法
?了解疾病的本质,它如何传播,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减少与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即果蝠、猴子或猿)。
?食用动物产品(血液和肉)前要彻底煮熟。
?如对病人实施医护,要戴手套并使用防护装备。
?到医院探视病人或者在家实施照护后建议定期洗手。
?埃博拉死者应当在使用保护性较强的装备情况下得到处理,并立即将其埋葬。
8.卫生工作者情况如何?面对医护病人带来的高风险,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治疗怀疑或者确认患有该病病人的卫生工作者比其他人群面临的感染风险更高。
?除卫生保健标准防护措施外,卫生工作者应当严格采取所推荐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受到感染的血液、体液或者污染环境或物体发生接触(比如病人的脏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
?医院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该疾病以及如何安全地管理它。
?他们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罩衣、手套、面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个人防护装备。
?除非已经适当消毒,否则他们不应当重复使用防护装备或防护服。
?他们应当在医护每一位怀疑患有埃博拉病人时更换手套。
?侵入性操作程序可将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处于感染境地,这些程序应当在具有严格要求的安全条件下进行。
?应当尽可能将感染病人与其他病人和健康人隔离开来。
9.如何看待某些食物可预防或治疗感染这类传言?世卫组织强烈建议,人们从其公共卫生当局获取埃博拉病毒病方面的可信健康建议。
由于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最医院卫生工作者利用严格性感染控制操作程序提供重症支持性治疗。可通过所推荐的防护措施来控制感染。
0.世卫组织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护健康?世卫组织向各国和社区提出用来防范及应对埃博拉疫情的技术建议。
世卫组织的行动有:
?疾病监测及在区域之间共享信息,防范发生疫情;
?一旦出现疫情,对调查工作及卫生威胁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在现场协助确认病人并跟踪疾病情形;
?对防治方案提出建议;
?当国家提出要求时,派出专家并分发卫生供应品(比如供卫生工作者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具);
?开展交流,提高人们对疾病本质以及对用来控制病毒传播的保护性卫生措施的认识;
?启动区域性和全球性专家网络,应要求提供支持,并减轻可能带来的国际健康影响及对旅行和贸易带来的破坏影响。
.在疫情期间,卫生官员报告发生的病例数字会有起伏不定情况?为何?在出现埃博拉疫情期间,疫情发生国公共卫生当局对病例数和死亡数做出报告。这些数字可能每天都会变化,病例数既反映了埃博拉疑似病例,也反映出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时疑似和确诊病例数合在一起报告,有时分开报告。因此,这些数字可在疑似和确诊病例之间转移。
随着时间变化来分析病例数据发展趋势,并提供补充信息,一般情况下这会更加有助于评估公共卫生形势并确定要做出的适当反应。
2.发生疫情时出行安全吗?世卫组织有何旅行建议?在疫情期间,世卫组织定期审查公共卫生形势,并在必要时提出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
由于人际间传播是由于直接接触感染病人的体液或分泌物造成的,因此对旅行者带来的感染风险很低。
世卫组织的一般性旅行建议
?旅客应避免与感染病人发生任何接触。
?前往受影响地区的卫生工作者应严格遵守世卫组织推荐的感染控制指导。
?曾在最近报告发生病例的地区逗留过的任何人,均应了解感染症状,并在出现疾病最初体征时求医。
?建议那些处理从疫区归来、且有疾病符合症状的旅客的临床医生要考虑到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的可能。
fromwho.intFrequentlyaskedquestionsonEbolavirusdisease
延伸阅读:
关于埃博拉病毒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常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