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及发病机理

1.1猪是猪细小病毒唯一宿主,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家猪、野猪均可感染,常见于初产母猪。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春秋两季及母猪配种后更易感染。

1.2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猪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饮水、饲料、器具均可引起本病的传播,带毒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猪,怀孕母猪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以前认为猪细小病毒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因种(母)猪的引进及活猪交易传播,现很多规模猪场及生猪饲养密集区时有本病发生。

1.3母猪妊娠早期易感,母猪在配种后1月内感染猪细小病毒后引起胎儿死亡,死亡胎儿迅速被吸收,因此母猪产仔数减少并出现假孕返情现象,妊娠中期(30-70日)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表现为部分母猪流产、死产及产木乃伊。妊娠后期(70天以后)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胎儿不仅存活,出生后一般也无异常表现,胎儿大部分产生免疫保护性应答,但这些出生仔猪可能带毒而成为感染源。断奶仔猪、育肥猪人工感染不呈现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感染后可出现倦怠、食欲不振、呕吐、下痢、跛行等症状。

2防治

2.1猪细小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流产、死胎及产木乃伊临床表现时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广谱抗菌类药物控制“产后”感染。

2.2强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环境条件、硬件设施要满足猪生长、繁殖的要求,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疫病防控制度不但要健全更重要的是落实。

2.3引种控制,引种往往是导致猪细小病毒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引种前应了解被引进场猪群是否有猪细小病毒感染,怀孕母猪是否有繁殖障碍临床表现,母猪群是否做过疫苗预防接种,不能单纯以引进种(母)猪PPV血清抗体检测阴性为标准,引进的种(母)猪应先饲养在隔离场(舍、圈)。引回一周内接种一次疫苗,配种前半个月再强化免疫1次。(互联网)

霉菌毒素降解制剂-------梅益康(生物解毒型)

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细胞壁及进口分解剂

本品为灰白色、淡黄色粉末

猪、鸡、牛、羊等畜禽

1、物理脱毒:本品的功能性载体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霉菌及其毒素等有极强的抑制和吸附作用,特别是对黄曲霉菌毒素有显著效果,减少霉菌对免疫器官伤害,有效地保护肝脏、肾脏、肾脏等代谢器官

2、生物脱毒:活性酵母菌和乳酸菌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降低霉菌毒素的

的产生;乳酸菌和酵母细胞中的多糖(如肽聚糖)等与霉菌毒素结合,形成酶

菌毒素-肽聚糖复合物排出体外,起到脱毒的作用,减少霉菌素对靶器官伤害

,可有效的减少母猪假发情、公猪精液差及其家禽产蛋性能下降等现象。

3、毒素酶解:公司研究院通过大量的筛选得到一株产生霉菌毒素降解酶的芽

孢杆菌,该降解酶为高生物活性的蛋白酶,在肠道内将霉菌毒素降解为无毒的小分子物质;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chi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使其排出体外;同时对霉菌引起的腹泻、饲料转化率低也具有明显改善。

嗜酸乳杆菌≥1.0×CFU/g酿酒酵母≥2.0×CFU/g

枯草芽孢杆菌≥1.07×CFU/g水分不高于10.0%

本品1kg拌料kg,中度霉变kg、严重霉变-g;自由采食或全天集中6-8小时、连用5-7天。

g/袋,12袋/桶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国庆专家会诊
辽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wh/19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