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到底如何来鉴别

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两种感染类型。一般说来,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其缺点是检测过程太长,可能会耽误疾病诊治。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viralinfection)是指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人类病毒是指能感染人体或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病毒。病毒感染的实质是病毒与机体、病毒与易感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病毒感染常因病毒种类、机体状态不同产生轻重不一的损伤或病毒性疾病。病毒致病是由侵入宿主、感染细胞开始的,致病作用表现在人整体和细胞两个方面。

因此,临床需要一些简便有效的感染类型鉴别方法。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

细菌感染or病毒感染

来一起辨一辨

看痰色是脓性痰还是黏液痰?

有研究表明,脓性痰与细菌阳性率呈显著相关性。倪力,张锋英,高稚婷等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黄脓痰组与白粘痰组相比,痰及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表明中性粒细胞量与白粘痰到黄脓痰的改变相关。而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痰色的变化强烈地预示着患者可能存在着潜在的细菌感染。脓性痰主要考虑细菌感染,粘液痰则考虑病毒感染、其他类型的感染或者疾病。

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高不高?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炎性蛋白。有研究表明,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CRP对细菌感染敏感性93.7%,特异度为1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CRP对病毒检测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13.6%。另外,研究也发现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健康人群血清中PCT水平通常处于很低的程度,约小于0.ug/L,但却能稳定存在。关于CRP,严格来说,其不完全是感染的观察指标,目前并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阈值」用以界定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另有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细菌感染组CRP浓度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毒感染组患者CRP浓度升高并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看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如何?

细菌性感染对正确的抗生素治疗皆可显效,而病毒性感染则无效。对于发热的患者,在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时,若系病毒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往往能得到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同时全身性情况亦见改善。但对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等患者服同样剂量的解热镇痛类药物,退热效果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看白细胞总数是高了还是低了?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升高,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降低。其原因是致病细菌侵入机体后,在其趋化因子及补体活化产物的作用下,使吞噬细胞入血并向着感染部位移行集中,以此来和细菌作战,这样一个过程导致了白细胞总体上的升高。而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释放或损伤细胞而释放出的毒性物质可引起炎性浸润。这种炎症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浆细胞与淋巴细胞。许多病毒如水痘、麻疹、脊髓灰质炎等,虽被吞噬却不能被杀灭,在细胞内生长复制,引起白细胞的死亡。故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不同,多为白细胞下降。还有人认为:病毒尚有对白细胞及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白细胞减少的部分原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wh/40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