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杰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来源石榴云医by七乐康授权转发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已经被查出携带了乙肝病毒,但是却不需要治疗。难道是讳疾忌医不成?
其实不然,需不需要治疗,还要从乙肝的发病情况与人体的免疫状态讲起。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没有药物等外在作用,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在肝细胞内生存。这一时期,人体的免疫监控系统还没有识别出乙肝病毒,会把它误认为是「自己人」,跟它「和平共处」,所以不会对乙肝病毒进行清除。
这些病毒可以在肝细胞内自由复制,暂时不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肝脏也没有炎症表现。
乙肝携带者就处于这种免疫耐受状态。因而也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化验检查来发现。
第二阶段免疫清除期乙肝病毒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每个人的潜伏时间不同),我们的免疫监控系统也会慢慢发现「敌情」,并启动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等免疫物质。这些抗体能够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并与之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然后排出到细胞外。
我们可以将肝细胞想象成一间屋子,乙肝病毒是溜进来的一群小偷,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屋子里面的监控器,免疫物质就是警察。当监控系统报警时,就会从屋子外面涌进来一批警察。警察和小偷打起来了,屋子里面的门窗家具就容易被损坏。
因此,处于免疫清除期的肝细胞会出现炎症反应,就是因为病毒和免疫系统「打架」,把肝细胞里打得一片狼藉。
肝细胞「受伤」了,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这时候,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甚至被损坏,细胞内的转氨酶就会进入血液。
做肝功能检查时会发现血清里的转氨酶明显变多了(也就是ALT水平升高),这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肝炎可能发作了,携带者可能发展为乙肝患者了。此时就应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了。
第三阶段非活动期经过激烈的战斗,会有一部分乙肝病毒被免疫系统清除掉,或者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也可能将病毒清除。
所谓病毒清除,是指血液里已经查不到乙肝病毒的DNA,但是肝脏内可能还会有部分病毒残留。
这一时期,乙肝病毒处于非活动性携带状态,复制能力受到抑制,病毒含量低,因此暂时不会兴风作浪。
第四阶段再活动期处于乙肝非活动期的患者,在某些诱因下,比如免疫力下降、做化疗等,乙肝病毒可能会再次活跃,肝脏也可能会再次出现炎症反应,也就是肝炎再次发作。这时我们就需要再次进行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
现在再来回答开篇时提出的问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为什么不需要治疗?
因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比较安分,不会招惹肝细胞,两者可以「和平相处」,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肝功能受损。
另一方面,我们目前也没有可以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所以暂时就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了。
防患于未然,未必真的就对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并未表现出异常,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就下意识地想提前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防不测,这种方法是可取还是不可取?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人因此而受益的,也就是说,提前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是不可取的,如果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则会招来更大的风险,原因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特效药能根治乙肝病毒。
「神药」还没有出现目前,乙肝的治疗目标还维持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层面上,人们期待的那种根治乙肝的「神药」始终没有出现。
所以,医学家们所做的只能是让病人的肝脏维持在正常状态,最好是长期甚至一辈子保持没有肝炎发作的状态。
因为肝脏一旦出现炎症,也就是染上肝炎后,肌体就会自行对炎症坏死的部分进行修复,这就好比我们的皮肤被划破了一道口子,没过几天皮肤上就会结疤一样,这就是皮肤的自我修复功能,肝脏对病毒肝炎的自我修复也是如此,其修复的方法是纤维化。
肝脏在经过多次损伤→坏死→修复这样的折腾后,会造成过度纤维化,进而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日积月累后「肝将不肝」,进而表现出萎缩、变硬等症状,人们谈之色变的肝硬化就不期而至了。
如果此时没有及时遏制肝硬化,肝癌就是迟早的事情。这就是病毒性肝炎的病程。
在这个世界性的难题面前,医学家们的治疗目标就是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换句话说,只要肝炎不发作,就不会有纤维化,也就不会导致肝硬化。
携带者要不要治疗,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知道了上述常识后,就不难回答为什么防患于未然未必就是好事,这是因为:
1治疗目的还很单一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很单一,就是通过清除乙肝病毒,进而来消除肝脏的炎症。如果肝脏本身表现正常,没有炎症现象的发生,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2别轻易招惹它
肝炎没有发作时,不要轻易激怒它。这是因为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启动应急装备,还不想跟病毒「撕破脸」,所以,如果你提前就施之以猛药,是无法有效地清除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的。
道理很简单,这就好比小偷躲在屋子里,但没有惊动到警报,警报没拉响,警察就不会出现,只有几个小孩子从屋子外面进来,但他们战斗力太弱,不足以将所有的小偷逮住并赶到屋子外面。只有当病毒开始侵袭人体、警报拉响、「警察」出现后,才能一招制敌。
3它在沉睡,我们相安无事
如果乙肝病毒原本安安分分地待着,跟免疫系统保持着「和谐状态」,井水不犯河水,这时你却用抗病毒药物刺激这位睡眠状态中的「怪兽」,反而可能挑起「战争」,引起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4没有特效药
就目前来说,治疗乙肝的药物屈指可数,主要有两类:一是核苷(酸)类似物,二是干扰素。
如果你提前进行抗病毒治疗,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后,非但没有把乙肝病毒杀死,反而还助长了其耐药性,甚至还会出现变异。等真正的炎症发作,你再施以药物,病毒早已习惯了药物的攻击。
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目前的药物无法达到根治乙肝的目的,为了避免产生到真正需要时反而无药可用的情况,医生在面对「什么时候开始用药」这个问题时都会特别谨慎。
毋庸讳言,人类目前还不是肝炎病毒的对手,还没有办法彻底打败乙肝病毒。因此,为了避免在真正需要药物给力时反而无药可用,不要习惯性思维,试图防患于未然,那样非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加速病情的恶化。
什么时候用药,务必谨慎,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