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中国科研团队最新发现,新冠病毒于近期产生了个突变点,并演化成L型、S型两个亚型。
S:相对古老的版本
L: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
消息一出,大家都惊了,“这病毒有完没完?一天天变来变去的,啥时候能摘口罩?”
究竟“病毒”为何方妖孽?
这样,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病毒的前世今生,及如何防止病毒感染那些事儿。
很多人不晓得,人类自存在就已经开始了和致命微生物的持续斗争。
公元前2世纪,就有黄疸性肝炎流行的首次记录,这也是人们所熟悉的乙肝病毒的发展形式之一。
直至19世纪60年代,微生物才被路易斯·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发现。
路易斯·巴斯德(年-年)
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例如螺旋体、衣原体、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细菌等,但危害最大的还是要数细菌和病毒。
病毒的构造只有一层蛋白质外衣,里头包裹着遗传物质(DNA或RNA)。
因为长得过于简单,它的一生可以啥都不会发生。
但可能由于太过简单觉得乏味,它会寻找宿主一起“玩”:通过其他的生命体不断复制,进而实现共生的伟大梦想,而人类就是它的理想宿主之一。
看似这么简单的玩意儿,却以“病和毒”这两个穷凶极恶的字来命名,代表它就一定邪恶吗?
不一定。
病毒刚出现时就开始感染生物了,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有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从而为地球带来氧气。
还有海洋里的病毒每天都会杀死海洋20%的生命物质,释放其营养物质供其他生物使用,如果海里没有病毒,那么一切将会戛然而止。
总之,病毒好的一面是它对生物进化提供着强大的驱动力,但对人类狡猾的一面却可以让人类“毁灭”。
就像狂犬病毒,它是目前唯一一个发病后%死亡的病毒,所以被狗咬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还有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艾滋、鼠疫、非典、拉沙热、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病毒……
新病毒总是随时出现,这是人类无法阻止的铁证!我们目前能做的是研制疫苗,以及严加预防,比如做好日常消毒,不吃野生动物。
接种疫苗
疫苗是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就像天花,这个导致30%感染者死亡的恐怖疾病,最后被疫苗干掉了。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状)
毫无疑问,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日常消毒
消毒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就是灭杀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一般的消毒方法有机械消毒法,冲洗、过滤(例如戴口罩)、掸尘和抖动都算。
紫外线消毒,这是我们传统的消毒方式,衣物、被褥、书籍等物品需要晒一晒。
还有家用的消毒柜,采用持续高温加热和单纯紫外线,持续高温能让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起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
还有焚烧、煮沸、蒸汽、微波消毒法等等。
远离野生动物
由于我们的认知有限,加上新病毒总是源源不断,根本没来得及研制疫苗来预防。
当我们细数历史上流行的致命病毒,我们会发现它们基本都与动物有关。
所以呀,为了自己,为了我们爱的人,抵制野味,抵制野生动物制品才是正道。
有关内容可以翻翻之前的分享《不要再沉默了!》。
好啦,今天就分享这么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