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目是张国立、郭涛、刘劲、张嘉译、凯丽、温玉娟、陶红、金玉婷等带来的诗朗诵《中国阻击战》。
当著名演员凯丽念出“虽然你戴着口罩,但你的样子我们会记得一辈子”这句感人至深的话语时,周唯的照片呈现在大屏幕上。照片中的周唯,戴着口罩,身着防护服。透过护目镜,她的目光直射人心。
周唯,是兰州大学硕士级生命科学学院校友。在抗疫一线,她是宛如机器的周唯、是总有新点子的周唯、是不敢与儿子抱抱的周唯……宛如机器的周唯记者30天里第15次走进大庆市疾控中心,第7次见到周唯。此时的她,正和同事在实验室里进行最危险的核酸提取工作。
坐在安全柜前的周唯,小心翼翼地拿起样本仔细核对编号后,左手持着采样管,轻柔地用拇指和食指一点一点旋开盖,右手娴熟地拿着加样枪,靠近病毒管并吸取病毒采样液。然后,腰板挺直,屏住呼吸,将加样枪慢慢挪向核酸提取试剂盒并注入。5-10秒后才能吸口气,眨眼间,又开始了下一个核酸提取,衔接流畅,操作精准,宛如机器。
周唯(左)在与同事进行核酸提取。刘为强摄
大庆市2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15例是周唯检测确认的,她还对全部的26例进行了复查。“从早九点到凌晨三点,历时17个小时,中间只吃了一份盒饭、一碗泡面……这是一条应该屏蔽我妈的朋友圈。”这是2月18日凌晨3时12分周唯发的一条朋友圈。
“不论凌晨几点结束,每天上午八点半,必须进行实验室消毒,九点,准时开始样本检测。”周唯说,相比疫情初期的“连轴转”,现在好太多了。她都不敢想象,58岁的科主任王君和62岁退休返聘的高亚杰,在除夕前夜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忙碌了72小时,是怎么挺过来的;她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六天六夜连续泡在了实验室里……唯一让她高兴的就是又掉秤了。
9时许,在大庆市疾控中心办公室,记者又一次见到了当日凌晨3时才从实验室里出来的周唯。
她拿着方形的核酸提取试剂盒向记者介绍,这里有96个孔,一个样本流程需要用6个孔,一台核酸提取仪有两个试剂盒卡位,也就是说单次最多提取32例样本。单次满负荷核酸提取至少一个半小时,再进行PCR体系配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结果判读,而在这之前还要完成消毒、信息核对、样本前处理等工作,一次完整的检测流程至少五六个小时。
说着说着,周唯蹲了下去,双手顶着胃。跟记者解释说:“胃疼,老毛病了,一会儿过劲儿就好了。”
总有新点子的周唯周唯的办公室有些凌乱,甚至显得她少了一些女人味儿。
到处都有各种成箱的实验用品,半箱风干的橘子和一堆速食品堆在墙角,办公桌上,摆着几本摊开的书。书柜上,十多本学习笔记摞得很高,另一层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病学》《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书籍侧斜着,明显是抽出几本后的样子。
虽然,常年与病毒打交道,但新冠病毒对周唯而言也是新概念。只要一有时间,她便全网搜集新冠病毒信息,特别是各省各地市关于类似病毒的样本前处理方式,透过大量数据、案例再结合实际操作,她想出很多新点子,先后尝试了胰酶处理法、氢氧化钠处理法以及目前正在应用的病毒培养液处理法。
勒痕。刘为强摄
在疫情暴发以来的检测中,大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始终保持着与省里检测结果%一致的记录。这成绩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周唯所在的这个实验室,已连续12年在全省流感盲样考核中%合格,全省唯一、全国少见。而作为病毒组组长和全省病毒检测状元,年,周唯还曾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全国传染病应急防控大赛。
单说这次“追捕”新冠肺炎病毒任务,即便在高强度下连续作战,周唯不仅创新提出了样本前处理新方式,还对痰标本检验、痰处理等检测项目进行了规范,不仅提高了样本准确度,还大大减少了实验人员的感染概率。
“我们一般对咽拭子和痰样进行双检测,相当于上了‘双保险’,确保检测更准确,防止漏报。”周唯说,咽拭子样本可能存在采样不到位或病毒侵染过程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无法检测到的情况,但痰样是下呼吸道标本,两者的最终检测准确性都与采集方式有直接关系,因此“双保险”最稳妥。
更多的专业知识,记者听不懂,但能看懂的是:周唯为保证视线清晰、检测更精准,特意将实验室的温度调至12℃,冻得手脚红肿难消;在一轮又一轮检测中,她经常十几个小时全神贯注,累得腰直不起来、腿抬不动。
王君说,今年33岁的周唯,将最美的八年青春奉献给了实验室,她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年至少检测个病毒样本,她是大庆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不敢与儿子抱抱的周唯几天前,记者还曾造访过周唯的家。
出了电梯,周唯家门旁的一个方形塑料筐很打眼,上面写着“污染物品存放处”。
“卫生员同志,我回来了。”听到周唯的声音,周唯的父亲周永生拎着小喷壶探身出门,开始对周唯和记者进行全方位消毒,鞋底、头发一处不落,还不忘打开窗户通风。
“仔细些总是好的,酒精要吹散才安全。”周永生对记者说:“快把消毒完的衣服脱在外面,口罩扔到那个袋子里,家里有新的。”受周唯的影响,一家人的消毒行为看似有些过分,但早已成为习惯。
听到妈妈回家了,周唯5岁的儿子王玺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周永生冲老伴使一个眼神,周唯的母亲立马抱住外孙,一个劲儿叮嘱:“你忘了?妈妈刚和病毒打完架,很危险。”王玺智听话地退到周唯两米之外,但妈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还时不时抬头问姥爷:“这个距离有两米吗?”趁姥爷不注意,他又偷偷往前蹭了一步。
王玺智小嘴嘟囔着跟记者说:“叔叔,我想抱抱妈妈,我都快忘了妈妈的味道了,你能帮帮我吗?”周唯的眼睛瞬间湿了,她爱人王建也忍不住,起身躲进了卧室。
受正月十五那晚隔玻璃窗拍摄实验室全家福的启发,记者帮王玺智实现了一个小小的愿望。隔着一扇玻璃窗,大手触小手,一面是乐开了花的孩子,一面是泪流满面、身子尽量往后倾的周唯……一个月来,周唯唯一一次与儿子的抱抱,还是用厚毛毯裹着孩子。
泪光。刘为强摄
平日里言语不多的王建告诉记者,每年过年都是流感病毒的高发期,也是周唯最忙碌的时候。结婚6年来,他们从未回过王建的老家山东临沂过年。而今年的大年三十是王建父亲六十岁生日,一家三口早早就决定这个春节回临沂过。可刚到老家两天,周唯就发现疫情变化迅速,着急回实验室。春运期间,根本买不到返回大庆的票,他们三口硬是绕道徐州、合肥倒了三次火车,折腾了两天一宿才回来。而在路上,周唯每天都在手机上翻看疫情数据,还用手机编写了采样规范,并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