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9日发布科学简报,介绍新冠病毒传播方式。
常见传播方式
现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通过直接、间接接触(通过受污染物体或表面),或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而发生人际传播。这些分泌物包括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例如,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这些物质就会从口鼻中释放出来。当他人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距离在1米以内)时,这些感染性飞沫可进入口鼻或眼睛,导致感染新冠病毒。
当新冠病毒感染者打喷嚏、咳嗽或触摸桌子、门把手和扶手等物体表面时,会在物体表面(称为污染物)上留下感染性飞沫。其他人可能因为结束这些物体表面后没洗手就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而感染。
关于气溶胶传播
一些医疗操作可以产生非常小的飞沫(气溶胶),这些微小飞沫能够在空气中悬浮更长的时间。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可产生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没有穿戴适当个人防护装备的人可能会吸入这些气溶胶。因此,执行这些医疗操作的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采取针对空气传播的保护措施,包括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此类区域不应允许来访者进入。
此外,新冠病毒有在一些封闭场所暴发的情况。尤其是感染者在拥挤不堪、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中与他人长时间相处时,不排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世卫组织需要更多研究和调查,来对这种传播进行评估。
感染者会在什么时候传播病毒?
新冠病毒的传播者主要来自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也可能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通过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感染。虽然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会在多大程度上发生,因此也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所以,世卫组织建议对所有感染者进行检测、隔离,并根据其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即使没有症状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也应进行隔离,以限制其与他人的接触。这些措施可以切断传播链。
世卫组织建议采取下列措施预防新冠肺炎
1
限制感染者与他人的密切接触,确保至少1米的人际距离,在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传播且无法保证这一距离的地区应佩戴口罩。
2
迅速发现感染者,以便将其隔离和治疗,并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适当隔离。
3
清洁双手,咳嗽和打喷嚏时始终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
4
避免去拥挤的地方、紧密接触的环境以及封闭且通风不良的空间。
5
确保家庭和办公室等室内环境通风良好。
6
如果感觉不适,待在家里并尽快就医。
7
在新冠肺炎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医务人员应在临床服务区域持续使用医用口罩。
8
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新冠肺炎患者时还应采取额外的个人防护设备和预防措施。
9
工作场所应该有适当的保护措施。
总台记者:朱赫
编辑:魏郁
签审:刘轶瑶
监制:关娟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