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传染性内源性胚胎病的病因及诊断

1

蛋传递性细菌性胚胎病

种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病菌在蛋黄内大量存在和繁殖。胚胎早期蛋黄即发生变性和凝结,胎发育明显受阻。胚胎在孵化后期常出现大量死亡,死胚的肝、脾肿大,其心、肺、肝、脾等器官有许多细小的点状坏死病灶,尤其是肺背面的灰白色结节病变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卵黄囊、胚体和蛋黄膜上常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肾、直肠和泄殖腔则更为多见。雏鸡肝脏有砖红色条纹状出血。

种禽感染鸡伤寒沙门氏菌,病菌在蛋黄内大量存在和繁殖。胚胎基本仍能发育,于孵化末期常大量死亡,许多幼雏不能啄壳窒息而死。主要病理变化是卵黄不能充分吸收,胚胎腹部较大、瘦弱,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和心脏常有细小的坏死灶。

禽副伤寒多发生于水禽。当母禽发生本病时病原体进入蛋内或由附着于蛋表面的病原菌侵入蛋内,蛋内的病原菌首先在蛋黄中迅速繁殖,进而侵入发育中的胚胎使其发病或死亡。大量死胚常发生于孵化的前2星期内,又以6~10天为多,胚胎的死亡率可高达90%。死胚的病变特征为尿囊膜肿胀充血,肝脏有许多灰白或灰黄色的小坏死灶,胆囊充满胆汁,心脏和肠黏膜偶有出血点,脾肿大,从肝、脾、心、蛋黄或胆囊等处容易分离到本病原体。

禽大肠杆菌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禽类生殖器官发病,从而经蛋传递;含大肠杆菌的粪便或垫料污染蛋壳,病菌穿透蛋壳进入蛋内。胚体各器官发生广泛的坏死灶,蛋黄和蛋白变稀。死于孵化15天的胚胎可见皮肤广泛充血,羊膜腔出血和肝脏坏死。那些能孵出的雏禽体重轻,蛋黄吸收不良。死亡雏禽中约1/3具有典型的特征性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的病理变化。鸭胚特征性的病变是卵黄囊炎、心脏和肝脏出血,泄殖腔内有尿酸盐沉积。

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种禽的输卵管和精液中均带菌,经蛋传递引起胚胎病。胚胎关节肿大、发炎,关节腔积液。孵化末期死胚的气囊和肺均受感染。在18-19日龄的鸡胚有明显的气囊炎。已啄壳的幼雏常见有肺炎、气囊膜增厚,表面常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呼吸道有干酪样物,并常因此而造成气管堵塞,使幼雏于啄壳时窒息死亡。即使1日龄幼雏患病也会立即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经蛋传递。经人工接种5-7日龄鸡胚,卵黄囊、绒毛尿囊膜或尿囊腔,胚胎于4-10日内死亡,死胚的绒毛尿囊膜上有小出血点,胚体轻度出血,肝、脾、肾肿大,肝有小坏死灶。

火鸡支原体病感染经蛋传递引起胚胎病。孵出雏火鸡中有10%-20%发生气囊炎,受感染的胚胎发生病变与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基本相同。

2

蛋传递型病毒性胚胎病

禽脑脊髓炎感染本病经蛋传递。禽胚孵化的第1星期死亡较多,而在出壳前2~3天又出现死亡高峰,能出壳的很快出现本病特有的头颈震颤和共济失调的特征性症状。死胚可见胚体出血,肾脏和尿囊内有尿酸盐沉积,肌肉变性、肿胀、断裂、横纹消失和发生坏死。脑组织发生软化、水肿并有胶质细胞增生。

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经蛋传递引起胚胎病。胚胎死亡率可达50%。死于10~15日龄的胚胎有点状出血和水肿,出血多见头部和肢部,卵黄囊血管充血。死于15日龄以后的胚胎尿囊液呈浅绿色或乳白色,粘稠而透明,有时可见两腿肌肉萎缩,头部淤血,肝肿大呈青绿色或淡黄色,色泽不均匀而呈斑驳状。尿囊和卵黄血管充血,胚外膜水肿。

包涵体肝炎感染种鸡种蛋孵化率明显下降,雏鸡死亡率增高。将病毒接种于鸡胚卵黄后5-10天鸡胚死亡,肝细胞中常可发现核内包涵体。如将病毒接种于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则可形成坏死性病灶。

减蛋综合症发病或感染种鸡经种蛋传递引起胚胎病。种蛋孵化率下降。经过人工接种的鸡胚,胚胎发育不良,胚体蜷缩,死胚充血、出血。

病毒性关节炎种鸡经种蛋传递引起胚胎病。产蛋量下降,种蛋受精率下降。鸡胚卵黄囊接种病毒3~5天内死亡,胚体充血、出血。较迟死亡鸡,胚体呈暗紫色,肝、脾、心肿大,并有小的坏死点。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引起尿囊膜水肿、增厚,有白色或淡黄色痘斑。若将其组织制成切片,可见细胞内有包涵体。

禽白血病感染种鸡经种蛋传递引起胚胎病。有些病毒可在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繁殖并形成痘斑,若将病毒接种于卵黄囊内,鸡胚的组织器官会出现肿瘤,肝、脾极度肿大,死亡率很高。

文章摘自:兽医临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xc/78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