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国家时,关于这种病毒的源头依然是个谜。近期,外界不断有怀疑是来自非洲野生动物的生肉产品,也就是所谓的“丛林肉”将这种病毒传给了人类。
为此,央视记者日前来到了同此次埃博拉疫情严重的利比里亚和几内亚接壤的西非国家科特迪瓦,了解在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的背景下,当地人对食用“丛林肉”的态度和看法。
西非人吃“丛林肉”风俗由来已久
所谓“丛林肉”,是指生活在丛林中的猩猩、猴子、鼠类、羚羊或果蝠等野生动物的肉。西非人说,他们吃“丛林肉”历史由来已久,“丛林肉是纯天然的,我们的祖先父辈就吃这些,丛林肉也很美味,因此人们都吃。”
西非各国普遍畜牧业欠发达。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当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食物受到挑战时,西非人开始狩猎并食用“丛林肉”。事实上,他们的肉食消耗绝大多数依赖于野生环境下的“丛林肉”。
生活在丛林中的野生动物的肉,经过煮熟、晒干或烟熏后,是西非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在这轮埃博拉疫情爆发之前,在各个西非国家都能见到许多“丛林肉”交易的市场。
吃还是不吃“丛林肉”?这是个问题
早在年,专家和媒体就开始提醒人们食用“丛林肉”的风险,称其容易导致新型病毒从动物转移到人体,威胁人类健康。而近期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大量研究,更是将这种病毒的潜在媒介指向“丛林肉”。其中一种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一种叫做果蝠的大型蝙蝠,是最可能把埃博拉病毒传染给人类的携带体。
面对邻国日益严峻的疫情和本国政府的警告,科特迪瓦的老百姓显得左右为难:一方面,“丛林肉”可能暗藏着致命的威胁;另一方面,“丛林肉”又是他们难以割舍的美食。
“现在我们不能总吃丛林肉了,因为人们说这里面有病毒。”当然,也有居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不相信埃博拉病毒和丛林肉存在什么关系,尽管有很多人在说,但是并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确凿的案例,我还会继续吃丛林肉”。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丨余伟利
主编丨李浙
编辑丨张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