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耿先生今年3岁半,刚刚上幼儿园,可是上学没几天就发现孩子的喉咙有红肿发炎的症状,同时手上长有红点,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手足口病。
而在儿子住院的第二天,耿先生刚刚5个月大的女儿就开始出现发烧流鼻涕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竟也被确诊为手足口病。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耿先生介绍说,由于儿子所在的十里铺新世纪幼儿园之前已有手足口病的病例,但学校并没有及时的采取消毒措施,所以导致儿子被传染。而紧接着与儿子形影不离的女儿也被传染。
医生介绍手足口病多发于每年的4~7月,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开始多有发热表现,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患病宝宝在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粘膜、唇、手掌、足底、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丘疹,进而发展成为小水泡。小水泡破溃后容易造成病患部位的溃疡,患儿会有疼痛哭闹的症状。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父母应注意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备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部分图片及文字来自百度百科及网络,小莉帮忙整理编辑
记者:唐思欧常小莉
编辑:胡小莉
进入到4月份,也进入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一定多多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如果出现不适的症状,医院就医。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点个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