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发言人,市卫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参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围绕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下一步防控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切断传染源、如何遏制疫情蔓延等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读。
市政府发言人从四个方面通报了我市疫情防控情况:
自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行动,迅速响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联防联控,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我市疫情情况
我市有多个区县与疫情重点地区接壤,人员往来众多,经贸交流频繁,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极大考验。截至1月25日0-24时,重庆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8例,新增重症病例1例,危重病例1例,目前江北区、大足区、铜梁区报告首例。截至25日24时,重庆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5例,涉及25个区县,其中重症病例9例,危重病例2例,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20人,尚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二、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市委陈敏尔书记、市政府唐良智市长靠前指挥,多次召开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和一级响应工作调度电视电话会议等,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前往市疾控中心,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市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多次研究制定防控措施,落实相关工作。
这次疫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问题,而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月24日,我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
三、我市疫情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工作进展
(一)建立组织指挥体系。成立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任组长,10位市领导任副组长,28个部门为成员。建立工作会商、督办检查、信息公开等制度,各成员单位、各区县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防控工作领导和指导。印发《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有关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
(二)实施联防联控。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全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个,同步启动密切接触者追踪,实施严格医学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制定工作指南,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在机场、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设置医疗点,对来自重点地区的旅客进行卫生检疫、隔离观察,暂时关停所有公共文化场所。制定社区网格化管理办法,密切追踪人员流动情况,落实隔离观察措施,确保测得到、治得了、控得住、管得好。
(三)全力开展救治。医院,医院48家,医院2家,落实隔离病房间、病床张,满足救治需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正全力开展患者救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强化院内感染防控,抓好分层培训,还紧急调拨12个品种药品、3万多件医用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四)落实保障措施。统筹粮油等防控物资保障储备和重要商品物资价格监测预警,督促医用企业恢复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制定两批次防控药品、物资储备清单,第一批已全部到位,医疗机构和市级储备能保证当前的需要;第二批物资正在积极组织,将尽快到位。加强医疗保障,给予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医保基金预付,确保就医救治费用。
(五)加强宣传引导。信息发布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每日上午发布疫情信息。围绕群众、媒体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电视节目、手机短信、宣传海报、新闻媒体等多渠道多方式答疑释惑。同时我们还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告知群众防护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六)加强督查督导。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各部门重点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督促跟进。落实属地责任,明确工作纪律,强化值班值守,做到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岗位、在状态、在现场。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晚,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深化落实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一级响应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医疗防治、交通管控、社区乡村防控、舆论引导等工作,强化组织指挥和人财物保障,力求做到科学防控、科学组织、科学指挥,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坚决打赢全市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取消休假、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检查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市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全体在岗在位。
(二)加强联防联控。一是继续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疗。二是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就地留置观察。三是加强社区排查,采取网格化、全覆盖、不留死角的办法,做好人员排查和信息收集;社区医务人员、家庭医生将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四是减少公众聚集,停止文化旅游等活动。倡导市民在特殊时期尽量减少外出,不开展宴请聚餐以及多人参与的娱乐等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公共场所疫情传播扩散蔓延。
(三)加强患者救治。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将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及时收治确诊病人。市级层面全力医院的准备,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集中定点救治,统筹调度专家力量和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
(四)加强物资保障。相关部门积极做好救治所需的资金、物资和力量保障,全力做好口罩、防护服、药品、医用设备、消毒杀灭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组织和统筹调度工作,足额备份医用物资储备。发动市内相关企业加紧生产,保障及时供应。组织大型流通企业和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增加库存,切实保障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秩序良好。
(五)加强市场监管。暂停农贸市场、超市、活禽专卖店、餐饮店活禽交易和宰杀,严厉打击非法运输、售卖野生动物行为,保障生鲜禽肉和海产品市场供应。加强对医务防护用品和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依法处置扰乱市场秩序、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保障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
(六)加强信息发布。全面落实疫情报告、信息发布和舆情管控相关制度和要求,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科学解疑释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记者提问:
1、在疫情发生以后,重庆开展了哪些防控救治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岗位,众志成城,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救治工作。
在防控工作方面:一是全面排查。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个;推动关口前移,在交通站点、边界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落实重点场所的体温检测;利用“大数据+网格化”,拉网式排查近期重点地区来渝人员和返渝人员。
二是强化隔离。针对4类群体,分别采取隔离措施,对确诊病例,医院集中隔离救治;对疑似病例,采取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采取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实施医学观察,限制外出。
三是阻断传播途径。减少公众聚集活动,关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娱乐场所、A级景区等设施;禁止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集中上课;暂停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活禽交易和宰杀;对重点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开展通风消毒,防止病源传播。
四是加强健康科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