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恢复常规诊疗,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

武汉正逐步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医院医院等10家医院集中,“腾挪”分4批,预计在3月底前完成。“我们的护士都是些小女孩,还要穿着防护服捞床单被罩等,浸满消毒液后,都几十斤重。”王宁新感慨,消杀工作,“不是一个累字能够形容”。医院都对住院患者设置了缓冲病区。李红芳介绍,在缓冲病区的住院患者做完CT和核酸检查没问题后,才能转到普通病房。3月10日,医院首义院区,病人前来复诊或取药。(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图)樱花般粉红的烫伤疤痕,攀咬在3岁男孩超超的左耳和面颊。滞留武汉近两个月,母亲每天都担心,如果不尽快开始瘢痕激光治疗,疤痕会永远留在儿子脸上。再过几天,超超就满3岁了,生活经验尚欠,但他的命运,从不慎打翻火锅热汤的瞬间开始,与一场轰动全球的传染病疫情相牵。新冠疫情高峰期,武汉医疗系统几乎全线崩溃,常规诊疗为疫情“让路”,不少并未感染新冠肺炎的其他患者求医无门,在生死线上挣扎。不幸烫伤的超超又是幸运的。年1月16日深夜,父母将医院首义院区,这里有全国前列的烧伤科;2月14日,该院被列为医院,烧伤科之外的患者被转院或要求回家,此时除了祛疤,超超的伤口经治疗已经愈合;3月中旬,该院常规诊疗陆续恢复,超超终于开始了除疤治疗。3月1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白祥军介绍,将把医院医院等10家医院集中,医院,逐步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腾挪”分4批,预计在3月底前完成。角角落落消毒、疾控中心检测、病人先进入缓冲区病房观察后再住院……各医院为恢复诊疗做足了准备。但令人忧心的是,在3月18日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清零”前,医院门诊处连续五天发现了新确诊患者。包括医生在内,武汉市民担心,去医院安全么?恢复诊疗,是武汉这座城市复苏的开始,医院内感染,则是武汉回归常态的关键一步。-1-来看病的以老年人居多提起滞留在武汉的两个月,超超妈妈心有余悸。1月16日来武汉这天,“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新增确诊人数尚未更新,还停留在1月11日通报的41例。1月23日,武汉封城。确诊病例增加,口罩买不到,超市突然关门……都让她觉得比起旅店,医院反而更安全——空气消毒机24小时开着,地面每天消毒两次,新被收治进小儿烧伤科的孩子也不多,一直住院到2月10日。出院后,医院对面的宾馆,眼看超超脸上新生的嫩肉泛满红痕,小孩自己都怕照镜子,妈妈也急得直哭。3月8日,医院恢复常规诊疗,母亲每天都往门诊大厅跑,焦急询问激光除疤治疗哪天能排上。医院烧伤科是国内临床规模最大的烧伤中心,疫情期间,这是武汉医院。但主要是急诊,超超这种除疤治疗要等恢复常规诊疗以后。1月20日-3月10日,烧伤科24小时开放。24名医护人员和8名烧伤专家还开通了免费线上咨询,指导病人家属自行换药等。烧伤科主任谢卫国日夜忙碌,在休息时间,每天还网上接诊约十位患者。疫情期间,烧伤科共新收烧伤患者71例(其中儿童22例),门诊初诊人次,完成手术75台次。(受访者供图/图)“一个有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医疗系统停摆一天,就可能有很多重症病人失去生命,更多患者病情加重,痛苦不堪甚至生不如死。”谢卫国说,烧伤危及生命,疫情期间不能停摆。特殊时期,他还牵头组织省内专家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工作指导意见》。3月,武汉疫情趋于平稳,医院首义院区逐渐恢复常规诊疗。3月9日和10日,南方周末记者在门诊大厅看到,患者及家属不少,大多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佝偻着身子被担架、轮椅送来。3月9日下午,医院首义院区,多位老人医院,这是该院恢复非新冠肺炎病人常规诊疗的第二天。(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图)为减少感染风险,医院建议患者和家属尽快离开人流量大的门诊大厅,排队间隔1米以上。刚恢复门诊的几天,来看病的患者明显比往常少了很多。除交通管制尚未解禁,患者需与社区协调车辆及许可外,医院仅接受网上分时段预约就诊。一位在家憋了近两个月的60岁阿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感到心悸胸闷,医院,到了医院才测上心电图和X光,下午4点多显示无碍才安心,又花一个多小时等社区的车来接她回家。“目前门诊多是急诊病人,年轻人防护意识强,不太愿意在这个时候来就医。”医院首义院区门诊办公室的周主任介绍,刚开诊时门诊量约为每天一百人左右,医保重症患者来院取药,也由14天药量调整为两个月药量,减少患者来院次数。院长黄晓东介绍,截至3月15日,该院门诊累计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人次,收住院人次,“其中有94.7%的患者为危重症患者,为了赢得抢救时间,医院把ICU的关口前移,ICU的人员和设备已搬到缓冲病房”。医院首义院区地处武汉闹市区,黄鹤楼畔,始建于年,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医院”,医院规模在武汉不算大,属于武汉恢复诊疗的第二批次,同批医院等,医院为主。不只是武汉,湖北省的医疗机构已逐渐恢复诊疗。3月19日,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表示,全省共有家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个乡镇卫生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万个村医务室恢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基本上能够满足公众正常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郑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恢复正常诊疗秩序后,危急重症、孕产妇、儿童、肿瘤患者获优先保障。几经周折,超超妈妈联系到了谢卫国。看了超超伤口照片,谢卫国建议尽快安排激光治疗。3月12日,超超母亲高兴地买了一条鲫鱼,又担心受伤的孩子能不能喝鱼汤。戴着网纱头套的超超,兴奋地拿着筷子,逗弄养在水盆里的肥鱼,并不知道自己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2-消杀工作,“不是一个累字能够形容”疫情期间,武汉市有先后5批总计58家医院陆续成为医院。作为狙击新冠病毒的主战场,医院想从“战疫”模式回归常态,并不容易。除烧伤科外,医院首义院区门诊暂停。住院部除保留烧伤科部分病区外,余例病床全部清空,各临床科室不能出院的21例危重患者,多为大手术后、心肺衰竭、心脑血管意外复苏后及高龄临终等急危重症,也被转入烧伤科继续治疗。为避免患者误入污染区,医院制作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标识图,并对医务人员、保洁员及患者、陪护人员进行培训。患者只留下一人陪护,医院统一免费发放,每日8∶00-9∶00,CT室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检查前,集中为烧伤科患者开放。恢复常规诊疗,曾经的“污染区”要进行“大消杀”。3月上旬,湖北省疾控中心下发了《湖北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服务工作指南》(下称指南),34页的文本中,对消毒、返岗、救护车乃至餐饮等,作了详细规定。王宁新感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消毒的工作量比他们住院时更大,“所有东西、每一个角落都要消毒杀菌,包括床单、被褥、窗帘、地面等”。3月10日,医院不再医院,王宁新是负责消杀工作的医生。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医院进行了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消杀:所有医护人员参与,持续三天,医院平米每一处角落都不能遗漏。物体表面要喷洒mg/L的84消毒液,电子产品用75%的酒精擦拭,患者接触较多的水龙头、呼叫器按钮、开关、马桶按钮、床头柜等,要特别注意。地面也精心设计了消毒人员的行走路线,单次往返喷洒两遍消毒剂,每天重复多遍。在室内,定时开窗、密闭喷洒消毒液和空气消毒机多种方法依次进行。空调的滤网也被卸下,浸泡高浓度消毒液半小时,刷干净、晾干,闲置至少1个月再使用。医院所有的窗帘都需要拆下消毒,右侧的空调机滤芯也已被拆下浸泡在消毒液中。(受访者供图/图)换床单被套是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要先喷大量的消毒液,为了防止大动作抖动产生气溶胶,我们要求两个护士配合,动作非常轻地从固定一头,由内往外翻转地卷,然后在高浓度的消毒液里浸泡至少半小时。”王宁新说。因武汉市内的洗衣公司尚未完全复工,患者换掉的床单、医院自行清洗。有保洁人员做了半天就辞职不干了,担心感染,也嫌太累,后来全部是医护人员亲自动手。几十套床单、被套、衣服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容器来盛,只能在未使用过的分类垃圾桶中消毒、清洗。“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普通人穿着就是什么都不干,一天下来也很累。我们的护士都是些小女孩,还要穿着防护服捞床单被罩等,浸满消毒液后,都几十斤重。”王宁新感慨,消杀工作,“不是一个累字能够形容”。医院消杀工作结束一周后,还需要专业机构来检测鉴定。5名区疾控中医院取样,重点是空气和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三天后,疾控中心通知检测合格。医院20医院,消杀工作也在3月3日启动。该院院感科主任李红芳介绍,医院先由外包公司消杀,蔡甸区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合格后,每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再对各科室二次消杀,由本院检验科再次取样检测。对于呼吸内科这样的“污染区”,会重点取样。两次检测均合格后,医院才恢复到正常的诊疗中。医院医护人员用高浓度消毒液喷洒患者使用过的被褥(受访者供图/图)-3-设置缓冲病区疫情期间,特殊病人尤其是慢性肾衰病人、孕产妇、外科疾病等人群的收治得到了各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sdrj/61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