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安医生开的是升陷汤加减变化,觉得也能针对胸闷气短了,后边又开了参苓健脾颗粒,把脾气也补了,觉得患者的问题可以解决了,那就和我没关系了吧,其实不然!
这不大清早又来呼我了
中药喝了半个月,又做了八天针灸,问题还是依旧,没有一点缓解。我也觉得奇怪了。又看患者嘴还这么甜,叔叔叫的很亲切,也就不好再拒绝啊!
患者是6月1日到我家来的,二十五六岁,体型偏胖,在西安高新区上班。
诊脉,脉右关沉弦,舌淡白。患者体胖痰湿之体平素容易出虚汗,也无其他明显症状及不适。
然最近胸闷气短已经数月。问最近几月有没有过度劳累出力,伤及元气,患者否认。
再仔细询问,其饭后有时稍有胀滞感。会打嗝嗳气。
诊断了半天,还真没理出个头绪来,一时还真不知道如何治了。
顿了顿,我忽然问道,你是怎么个胸闷气短法,然后指了指他胸口膻中部位,是不是这里感觉闷。
患者却说,不是这里,是心口也就是胃脘部有些堵闷,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患者说的胸闷并没有在胸部。而是胃脘。医生没有仔细审查,也就照猫画虎,按心胸失调治理,毫无寸功。医圣仲景说,诊断必数问其情,以从其内,真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那这样患者的病情也就很清楚了,心下痞闷,按经方思路,这就是脾胃升降失调的症候半夏泻心汤正对其证,然后把处方开好了,总觉得还有意犹未尽之处,此病如何得之呢。
于是又问了饮食情况,工作情况,患者说,都还好,就是年前我去了一趟武汉,然后武汉封城前我就回来了。回来后,又被隔离,那些天整天心惊不宁。惶恐不安,提心吊胆,又听说这个病毒死了不少人,愈加害怕。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总算明白了患者的病因病机。
此为郁证,差点做胃痞开方治疗了。那患者右手关脉沉弦也就能解释清楚了,患者惊恐则气下,思虑忧郁则气结,肝气失于梳泄,而致脾胃升降失常,郁结于中故心口堵闷,沉弦之脉正是脾胃气机凝结之象了。
我于是又问,你到底是气短,打嗝嗳气,还是叹气。并给他详细说了相关表现,原来患者是叹气则舒,就是长除一口气会舒服。这也正是郁证的表现。
原来患者说的胸闷是胃口堵闷,气短是要长吁短叹。如果没细心诊断,简直就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于是胸有成,认认真真开了处方。
此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气升降脾胃气机,另外以越鞠丸通治各种郁结,又是经方和时方的完美结合。病因病机明了,药随证出,那自然就是静待佳音了!
结果推算患者药该服完了,咋没反馈,不由得又怀疑自己的诊断了,就问了下,果然药已经揍效!
7号下午又来我家复诊,我问,咋还说气短,他说错了,是叹气,胸口闷堵已经没了,就是闲了静了还会叹点气。
我说,此病为心病,药开的再好,也就七八成功效,心病还要心药医,好好工作,好好上班,不要多想,要不了多久,就会化于无形。稍微给修改了下处方,让再吃几副就可也。
====================
病案2,一老人心中的痛。当然这还是一个七情损伤之病了,也是一个黯然伤神的故事病案。说起来年代已经久远了,因为病情特殊,还真值得探讨交流。当时我在我们华县西关药店看的一个病人,那时是年吧。患者李??,男,69岁,于年12月27日就诊。患者是别人介绍过来看病的,给我说,我这病是由生气过度所致,发作时候情绪会异常激动,感觉心脏衰竭了似的,有被抽空了血那种感觉。需要强制自己冷静,镇静,这种不适才能控制点。容易情绪化,比如看电视容易受剧情影响,心理波动会很大,发作时候会阵发性出汗,每生气或者有担心之事,亦甚感不舒。瞌睡多,有耳鸣,大小便如常,食欲尚可。脉弦滑略数,略有结代,舌质暗红,舌尖红。量血压98-。初诊看,这是一个心脏气血伤损的病,伤寒论云,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方略为加减变化如下:党参20克,麦冬18,五味子9,生地12,桂圆肉12,炙甘草12,龟板12,桂枝9,丹参30,郁金12,合欢皮12,阿胶9,龙骨20,牡蛎30,浮小麦一把。开了五付。复诊来首先量血压,90-,变化非常明显。脉略微数,病情已经明显缓解,心跳气短,心慌那些感觉也没有了。但是,还觉得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够,遇刺激还是有点反应。患者病情有所缓解,心情也有向好,我觉得这病必然有其诱因,就问他。他这才痛心疾首的告诉我,我的孙子不在了,儿子和媳妇出门去打工,把孩子交给他们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孩子因溺水不救,老人悔恨自责,无法给儿子和媳妇交代,就这样心病了。下一步治疗应该镇静安神定志,伤寒论关于心阳受损有这样一段话: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于是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补心阳,敛魂魄,加远志巴戟天益气强志,朱砂镇静安神,甘麦大枣汤养其耗损之元神。合欢皮怡悦心情。方用:桂枝9克,炙甘草12,生姜5片,大枣5个,龙骨45克,牡蛎45克,远志12,桂圆肉60克,小麦一大把,合欢皮15,麦冬18,巴戟天15,朱砂1.5克冲服。服药四剂后,心气平稳,诸症若失。原方再进三付予以巩固疗效。再次复诊就是有点耳鸣,头响,诊脉弦长,肝肾不足,开了杞菊德黄丸,脑立清。再后来,老人来县城办事,还专门来药店,说所有问题都好了,真是药到而病除。为什么我的病案能说的如此清楚,因为很多病案我有记录,拉出来整理下就是了。====================
病案三,抑郁不食如何破解。
既然讲到情志病的治疗了,那就不妨在整理一个。
那时候我在华县华州路开黑诊所,按现在中医药法讲就是从事中医临床实践。
话说年2月18日的下午,一个60岁左右的妇女在女儿的陪伴下走进了我在华州路大街的诊室.她女儿说,我们住华县东关某村,是别人介绍而来,听人说你这看的好,我笑了笑.招呼她们坐下.
我打量了一下那位妇女,只见她愁眉紧锁,时而叹气,形消骨立.她女儿说,我妈妈这一两个月以来胃脘痞闷,现在就不想吃饭,身体状况很差.吃了不少中西药也没效果.
我问了她的姓名然后搭脉诊断,其脉缓弱,舌质淡涩.兼之头晕气少,胃寒,尿频,白带多,时常两侧少腹抽至腰间疼痛,[检查有较严重的盆腔炎],这些老毛病早都有了,也没改善.
我看她不时嗳气,是不是有啥事不顺心啊,只回答说最近家中有点事,心情不好而已.
本来就是一个虚像丛生的症候,如今又加了一个气机郁结的病机.怪不得比较难治.于是我斟酌再三,先开一贴补中有疏的方剂.方剂如下.
红参5克,白术12,茯苓12,甘草6,当归10,杜仲15,枸杞12,补骨脂10,山药15,陈皮8,佛手10,黄芪20,五味子6,芡实10。
5剂.以观后效.
2月23日,还是在女儿陪伴下来诊.她说,我吃了四付后也没感觉,吃最后一付时就有些想吃饭的感觉了.我说这就很好.我边诊脉边问她,何事忧心乎.她顿了顿,总算说了一些出来.
原来就在年前因家中电褥子着火引发火灾,从此夫妻阴阳两隔.亲人不在,从此患者悲思过度,胃脘痞闷而不欲食了,精神日下.于是我也不免替他难过,给于一些心理疏导,希望她往前看。
对其症候做如下分析,悲则气下,思则气结,气结于中,郁而不食。迁延日久,气日以衰。治法宜,定其气血,各守其乡,疏其郁结,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拟方如下。
柴胡10克,白芍12,红参6,白术12,佛手10,茯苓12,甘草6,黄芪20,厚朴8,杜仲15,生麦芽10,干姜6,山药15,当归15,焦山楂8。
第三次是她自己来的,看其精神也好多了。说这次5剂药服完,我现在感觉能吃下饭了,心口那也不太堵闷了。妇科炎症好像也大有减轻。我又进行了一些安慰疏导,最后说这次方子就不变,在巩固以下。下次就主要治那些陈年宿疾吧。
反思一下,此证之所以能迅速起效,主要是用药比较对路。二是予以了理疏导,患者一旦信任你后,会一吐苦闷,宜耐心倾听,以利其解其郁气,有助康复。当然家属的关怀也是很紧要的。
嗟乎,真是医者父母心也。
年6月8日晚整理。戴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