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2型的诊断与防控技术

作者简介:何启盖,教授。任中国兽药典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现为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议专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湖北省专家。

一、圆环病毒感染的致病原因

(一)单独感染的致病性PCV2感染后主要引起免疫抑制

1、病毒能够感染机体树突状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抗原递呈细胞),感染后其抗原递呈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免疫细胞获得抗原刺激。

2、使细胞免疫下降,主要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和干扰素基因的转录;同时破坏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反应的下降。

3、破坏B淋巴细胞,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影响抗体产生,这是一些猪场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或猪瘟活疫苗后,免疫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二)混合感染的致病性

免疫抑制疾病的本质是为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创造条件,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猪病症状不典型或复杂性增加的原因所在。当然,免疫抑制并非全部由圆环病毒引起,但却是一个重要因素。

1、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力。有学者试验发现PCV2感染猪攻毒后出现发热、病毒血症并从唾液和粪便中排出猪瘟病毒,猪瘟中和抗体水平、IgM以及一些淋巴细胞亚类在数量上明显低于免疫前未感染PCV2的猪。体外实验中PCV2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后,猪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生反应降低,而这种抑制反应在活病毒还是紫外线灭活的猪圆环病毒处理的外周血细胞中,结果是一致的,提示圆环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Cap蛋白)是引起这种效应的原因。这些结果表明,猪瘟免疫前感染了猪圆环病毒,将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2、与蓝耳病病毒感染互相交织。研究发现,与未感染圆环病毒组相比,事先感染猪圆环病毒,然后免疫猪蓝耳病活疫苗,随后攻毒,其病变程度和临床保护程度最低,该组的蓝耳病疫苗抗体也最低,因此,作者认为,我国不同猪场圆环病毒的感染率高低及严重程度不同,是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在不同猪场之间效果差异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蓝耳病病毒感染后,增加猪圆环病毒在感染猪体内不同组织的分布更加广泛,滴度更高。

3、影响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应答。体外实验表明,PCV2感染单核细胞后诱导IL-10分泌,进而有效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12;用紫外线灭活的伪狂犬病毒刺激来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的外周单核细胞,随后用PCV2感染,这些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的能力也被抑制。这证明圆环病毒感染影响了猪对伪狂犬病疫苗的记忆免疫应答,这种作用只需要有PCV2核酸存在即可诱导,无需感染病毒。

4、增加细菌病继发的几率,尤其是副猪嗜血杆菌病或链球菌病。圆环病毒感染破坏机体巨噬细胞,降低了吞噬和清除外来病原的能力。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中常在的细菌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副猪嗜血杆菌会乘虚而入。同时,我们在完成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5型混合感染的动物试验,分析了这两种病原的关系,发现副猪嗜血杆菌促进了圆环病毒2型的增殖。这就导致了这两种微生物之间在动物体内互相协作的循环。

二、主要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圆环病毒病是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也称为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但是,不同日龄猪所发生的疾病(或临床类型)有所不同,在临床诊断时需加以注意。

(一)先天性震颤仔猪出生后,全身肌肉震颤,尤其是头部震颤,严重时不能正常吃乳。除此之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如果辅助病猪能够吃到足够的乳汁,就能够逐渐康复,同窝母猪也无可见症状。脑组织也无特征性病变,仅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发现病毒阳性信号。

(二)断奶仔猪衰竭综合症这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的圆环病毒相关疾病,但其控制技术也较为成熟。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或保育猪。病猪主要表现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发热,消瘦,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病程长并可见皮肤黄疸。同时,可发现猪群中,病猪与临床健康猪相比生长明显缓慢,严重时候,保育期结束时猪的体重还相差20%左右,猪群整齐度差。

(三)皮炎与肾病综合症本病主要发生于保育阶段结束进入生长阶段的猪群,主要表现在臀部或后肢皮肤出现近乎圆形的紫色丘疹,与周围健康皮肤界限清晰。病理变化是坏死性脉管炎。猪采食与精神状况正常,如无继发感染,几乎没有死亡的病例。但是,本病如与支原体肺炎并发,会增加支原体肺炎控制的难度。

(四)肺炎病猪表现呼吸困难,肺脏主要见点状出血。在日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中,猪圆环病毒2型与肺炎支原体、蓝耳病毒、流感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组成了PRDC的主要病原。

三、诊断方法

(一)现场诊断

调查发病日龄、出现症状的信息与观察特征性病理变化,再结合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如果只根据实验室PCR定性检测就作出诊断,可能由于病毒感染率较高而导致误诊。

(二)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技术包含以PCV2感染细胞为抗原的单层过氧化物酶试验或免疫荧光试验、以Cap蛋白为抗原的ELISA等,均可检测抗体。但是,随着疫苗使用范围不断增加,抗体阳性不能作为感染的依据。国内使用ELISA检测免疫抗体,中和试验作为疫苗效果的检测,较为可靠,而作为临床上免疫效果的评价手段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因为圆环病毒病的发生除了与疫苗抗体外,还与其它病原的协同作用有关。目前,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尚未成功。

病原检测技术方面,较为常用的是PCR方法,扩增Cap蛋白基因或全基因组,该法可用于PCV2不同基因型毒株的鉴别检测。采集样品主要是肺脏和淋巴结较为可靠,但对于活体检测,可以采集发热期的抗凝血或血清。公猪精液的带毒状况也能够使用PCR监测。定量PCR用于实验室研究。免疫组化技术能用于检测组织中病原,但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该技术中需要纯度和亲和力高的单克隆抗体,病毒分离技术由于细胞不产生可见病变,加上不同病毒对细胞的适应性不同,分离的周期较长,因而不作为常用的方法。

四、预防控制措施

(一)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免疫程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母猪免疫和仔猪免疫。前者工作量低,节省劳力,后者劳动量大。母猪免疫是以法国梅里亚公司疫苗为代表,其他的产品说明书均是免疫仔猪。免疫母猪能够为后代提供早期母源抗体保护,保护效果取决于母源抗体的水平高低,同时必须保证不同仔猪能够获得均衡的乳汁,避免由于吮乳的差异造成不同猪只之间的被动免疫差异,建议测定同窝中不同仔猪的猪圆环病毒疫苗抗体,分析群体整齐度,即可判断。此外,母猪如果出现由于圆环病毒病所致的流产和死胎,那么免疫母猪就成为首选。已有资料表明,母猪免疫后攻毒,母乳仍可检出病毒核酸,胎儿可检测到PCV2,但是组织没有出现显微镜下病变;不过,与非免疫母猪相比,其病毒拷贝数明显下降。

仔猪免疫则可以保证每个猪只获得等量的免疫剂量,最大限度保障免疫的群体均匀度。仔猪免疫时间一般要求在3~4周龄,但在实际生产中也有在14日龄就免疫的。无论仔猪在哪个日龄开始免疫,其免疫时间原则上要求在发生病毒感染之前免疫,以保证仔猪在感染前产生足够的保护力,疫苗一般在免疫后3~4周产生保护力。因此,免疫时间并非一成不变。至于单次免疫还是两次免疫,必须遵照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实施。在临床上发现,有的猪场出于降低费用的考虑,通过减少剂量即仔猪只免疫0.5头份,认为效果尚可,但由于圆环病毒的特点,疫苗效果好坏不是短期内能直接反映出来的,但是需要谨慎评估。

(二)配套控制措施

1、控制继发感染。主要是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链球菌病,这是减少本病造成更大损失的措施,又是降低猪圆环病毒2型在体内增殖滴度增加的手段。另外,值得提醒的是,控制猪肺炎支原体也是减轻猪圆环病毒病严重性的关键。对此,各个猪场可以根据情况,猪圆环病毒疫苗与符合本地流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猪链球菌病疫苗或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同时使用(分两侧注射),能收到一定效果。对于正在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或链球菌病的猪群,应当先使用敏感药物,如替米考星、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混合制剂等,控制病情,不能在发病时注射疫苗。对下一批猪则考虑疫苗预防。

2、减少应激因素。免疫刺激是诱发猪圆环病毒病的常见诱因之一。在单独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的试验中,给感染猪注射钥孔血蓝素,能够促进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的出现或增加严重性。同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感染刺激免疫系统,也可能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发生的诱因。另外,有些疫苗佐剂是否是本病的诱因,需要进一步调查。

3、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饲料原料的控制,减少黄曲霉菌毒素中毒的几率;营养全面,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如寡糖、黄芪多糖等,并减少过多混群,是控制本病的管理因素之一。

(三)治疗措施

严格说来,本病无治疗措施。但是,对于疾病早期病例(如处于发热期),使用ELISA效价高的血清,经过热灭活后,给发病保育猪注射3~5mL,有一定的疗效。对于皮炎与肾病综合症的病猪,用过氧乙酸实施体表淋浴,可促进体表丘疹或溃疡的结痂和脱落,恢复猪只正常的体表皮肤,但是,这类猪建议不作为种猪选留,因为目前对于已感染的猪圆环病毒2型,尚无有效从体内清除的方法。

何启盖

赞赏

长按







































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jg/29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