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群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治

兔病毒性出血症,该病又叫兔出血性肺炎或兔病毒性败血症,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一)诊断

  1.临床症状诊断。临床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温和型三种。

  最急性型:发生于流行初期,无任何异常表现,突然倒地而死,在此次流行中占1/3。

  急性型: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口渴喜饮,体温40.5~41℃,有的高达42℃,4~6小时突然呼吸急促,心率亢进,全身颤抖,倒地抽搐、鸣叫而死,死亡后呈角弓反张状态,部分口鼻流出泡沫样血液。

  温和型:常发生在3个月龄之内的幼兔,有体温升高和神经症状,部分病兔可以恢复。

  2.病理变化诊断。兔尸鼻孔有血样液体流出,血凝不良。喉头、气管黏膜高度充血和出血,气管腔内积有粉红色泡沫状液体,黏膜呈点状或斑块状出血。肺脏表面呈暗红色,散在栗粒或豆粒大小的出血斑点。肝脏肿大、瘀血,表面有弥漫性出血点以及大小为0.5×1~3厘米的灰黄色条纹状坏死区。脾脏肿大,边缘呈紫色,表面有散在性出血点。肾脏肿大,被膜下可见散在性出血点,皮质和髓质瘀血。膀胱黏膜出血,尿液潴留,内混有灰白色絮状凝集物。胃黏膜脱落,胃幽门区、十二指肠、盲肠等部位黏膜严重出血。

  3.实验室诊断。兔尸心血涂片未发现两极着色小杆菌。采集死亡兔肝脏、肺脏病料进行巴氏杆菌分离培养及小白鼠接种试验,结果呈阴性。兔肝1∶4稀释液进行人“O”型红细胞凝集试验(HA),血凝价为2.4~2.6。用兔肝1∶4稀释液为抗原,进行人“O”型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表明病料内含有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抗体。用兔肝脏、肺脏混合病料滤液接种健康兔4只,2天内死亡3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自然死亡病例一致,用兔肝脏1∶4稀释液作为抗原和已知抗体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证明含有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二)防治

  1.预防。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灭能疫苗,仔兔断奶后接种1次,成年兔每年进行2次接种,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2毫升。病毒性出血症和A型魏氏梭菌二联灭能疫苗,断奶仔兔皮下注射2毫升,成年兔每年2次皮下注射,每次2毫升。

  2.治疗。一是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灭能疫苗,发病早期每只肌肉注射4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二是抗兔病毒性出血高免血清,发病早期,皮下注射4毫升,治疗效果良好。三是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四是聚肌胞注射液1毫克、维生素C注射液毫克,醋酸可的松注射液50毫克,肌肉注射。同时板蓝根冲剂水冲后,自由饮用。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有治愈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jg/37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