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方剂四味药轻松解决ldquo

当前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和不良习惯的影响,导致疾病不断,其中很多人的“心火”在不知不觉中旺盛了起来,这类人往往表现为心经火热证,口中干渴,喜欢冷饮,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并且时时感觉心胸烦热,甚至影响睡眠和生活工作情绪。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心的热很容易向下影响到小肠,心热如果移于小肠,便会出现小便异常,比如小便频繁但是量很少,还可能出现小便时的尿道灼热感更有甚者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尿血,患者的舌头往往是红色的,脉象多为数脉。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患上了“淋证”这里的“淋”为小便异常之症,相当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等病,不是传染性的“淋病”,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小肠火”。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该证的经典的方子,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导赤散”,方中仅有四味药:“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此处我略去了用量,是因为中药的用量需要辩证而后确定各药在方中的具体比例,不可拘泥。该方功效:清心利水,导热下行、利尿通淋。本方原治心经有热,后用于心热移于小肠之证。心经热盛,神明被扰,故心胸烦热;心火上炎,灼伤津液,故见口舌生疮、口渴面赤;心热移于小肠,则小便短赤涩痛。治宜清心利水。方中生地黄能清心火,养阴液,为君药。木通利水降火,引火下行,为臣药。竹叶既能助君药清心热,又能助臣药以利水,为佐药。甘草梢生用既可清热泻火,通淋止痛,又可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配用清热养阴,利水导热,泻火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本方常用治心经火热或心热移于小肠证。临床以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舌红,脉数为应用要点。心经火热较甚者,可加黄连、山栀子加强清心泻火之力;心热移于小肠者,可加白茅根小蓟利尿凉血、止血。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病毒性口腔炎、鹅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属于心经有热者。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运用时,木通用量不能过多,以免利水伤肾。本方阴柔寒凉脾胃虚弱者慎用。上述内容仅供中医及养生爱好者参考学习使用,如确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诊,由专业医生推荐治疗方法。杏林童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jg/79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