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更新指南新冠病毒空气传播是怎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否经「空气传播」一直有些争议。

早在4月初,就有科学家促请世界卫生组织(WHO)『考虑越来越多的关于SARS-CoV-2通过「空气传播」的证据』。

然而,WHO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再加上其他因素的考虑,并没有将「空气传播」纳入指导指南。

直到前不久,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位科学家再次联名致信WHO,表示『有证据显示SARS-CoV-2可经「空气传播」』,呼吁其修改建议。

随后,WHO作出回应,并于当地时间7月9日修改了指导建议,表示『在合唱团排练、餐厅和健身房等密闭场所,不排除SARS-CoV-2「空气传播」的可能』。

被低估的「空气传播」

图片来源:网络

对「空气传播」的争议由来已久。

所谓「空气传播」,是指液滴直径5μm的气溶胶传播。理论上,较小、较轻的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徘徊和积聚,并在气流中长距离传播。

但20世纪30、40年代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比较大(直径超过5μm)」,同时WilliamWells的研究表明,「大液滴会在约2米内从空中掉落」。

因此,主流观点一直认为『呼吸道病毒是通过较大的「飞沫传播」或落在物体表面以及经人手传播的「接触传播」』。

当SARS-CoV-2在年底出现时,人们认为它与其他呼吸道病毒传播方式相同,而「空气传播」并不重要。

WHO也仅强调通过「频繁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来阻止SARS-CoV-2的传播。

当一些空气质量和气溶胶专家开始呼吁重视「空气传播」时,WHO表示没有确凿的证据。

直到前不久,全球位科学家在致WHO的公开信中表示,「除了经打喷嚏、咳嗽、讲话而产生的较大飞沫传播外,SARS-CoV-2也可依附在呼吸产生的空气微粒上,通过通风管道、空气循环系统等传播」。

并表示,「有关研究和证据将本周刊登于学术期刊上」。

3个可能由「空气传播」引发感染的真实案例

图片来源:Nature

随后,由莉迪亚·莫洛斯卡(LidiaMorawska)和唐纳德·弥尔顿(DonaldK.Milton),在其余位科学家的支持下,在《临床传染病(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上发表了题为『是时候发布COVID-19「空气传播」』的文章。

文章详述了COVID-19「空气传播」的有关研究和证据,其中包括3个可能由「空气传播」引发感染的真实案例(备注:本文参考Nature报道,将原文中「温州购物中心的案例分析」换成了更直观明了的「湖南旅游大巴的案例」)。

(1)美国一合唱团发生的超级传播事件

当地时间3月10日,「斯卡吉特山谷合唱团」在离华盛顿西雅图1小时车程的地方进行了一个致命的合唱排练,共有61名成员参加,排练了两个半小时。之后,至少有32名成员确诊感染SARS-CoV-2,最终有2人死亡。

调查人员得出的结论是,「该病毒可能会在唱歌产生的气溶胶中传播,“超级传播者”产生的气溶胶颗粒要比一般传播者多,尽管不能排除通过接触或大液滴传播的可能」。

(2)中国广州发生的一起餐馆内感染

春节前夕,在广州某餐馆就餐的3个家庭共10人,相继确认感染SARS-CoV-2。

研究人员使用「示踪气体」发现,该餐馆的空调机组气流所携带的气溶胶,是造成3个家庭10名食客受到感染的原因。坐在其他空调机组附近的工作人员或顾客均未受到感染。

(3)中国湖南一旅游大巴发生的多人感染

1月22日,湖南1名感染者搭乘旅游大巴,导致同车49人中8人感染,其中一人坐在离感染者4.5米的地方,并通过另一扇门进出大巴。

佛罗里达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杨扬(YangYang)说:“这排除了密切接触的可能”。他说:“我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让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wh/59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