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人教数字教育加星标★
阅至文末,领取更多福利
这两天又有疫情的新消息,大家的神经再一次紧张了起来。6月12日晚,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进口三文鱼的切割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而该产品的货源来自京深海鲜市场。消息一出,北京等多地多家超市连夜下架三文鱼。伴随而来的几个问题也困扰着大家:
三文鱼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源头?
生鲜食品还安全吗?
怎样保障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带着疑惑,一起来解锁答案吧~
三文鱼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源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是从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但病毒几乎不可能来自于三文鱼自身的感染。”从公开的信息来看,检测出新冠病毒的主要是三文鱼案板。但案板查出阳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不能提示三文鱼就是造成这个传播的源头。有可能是被污染的三文鱼将病毒带入国内,也有可能是市场流动人员或工作人员污染了三文鱼生鲜区域。现在环境采样的工作还在进行中,需要全面的环境检测结果来说明问题。▲白岩松对话吴尊友三文鱼采样发现阳性不能说明海鲜传播病毒(央视频号:新闻1+1)三文鱼身上的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的?
一般来说,如果病毒对外界的抗性比较强,它会在低温或者冷藏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
吴尊友表示,“我们采集的含有病毒的生物样本都是储存在低温环境,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像冷冻类的食品如果被污染,病毒可以在表面存活2-3个月。”
至于病毒是通过何种方式感染人的,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认为,病毒首先通过接触传播传染给人,后来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冠状病毒在温血动物体外没法复制,最大的可能性是通过黏膜的接触传播,比如摸过污染的冰鲜三文鱼,不洗手就揉眼睛,或者是通过三文鱼污染摊位及周边环境,进而接触传播。”
三文鱼真的不能吃了吗?
目前,海产品、肉产品并没有被认定是疫情源头。吴尊友认为,只要这些产品的产地没有发生疫情,那么这些地方的食品都是相对安全的。
需要提示大家的是,如果产地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在生产环节中造成污染,又是通过冷链运输,那么这种污染是有可能的。
由于目前不知道三文鱼等海鲜类产品上的病毒到底来自何方,所以钟凯建议:暂时不要生吃三文鱼。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也提到: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普通人在处理食物时应如何做好防护?
钟凯建议,对于普通消费者,主要还是强调外出采买必须戴口罩,回家洗手,制作食物前后也要洗手,尽量不用脏手摸眼睛、鼻子和嘴。
除了食物煮熟,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做到3个细节:
1、案板分生熟、分荤素
家里至少要备两块案板,专用一个来切生的肉类食物,切完之后及时清洗,不与其他食物、碗盘接触。
2、冰箱存储应分区
冷藏和冷冻一样,食物应该分区摆放,生熟分开,荤素分开,而且一定要分装和包好避免相互污染。
3、处理生肉食尤其是海鲜,避免扎伤
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会附着一种海洋创伤弧菌,毒性很强,通过创口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严重感染、重度坏疽。因此,处理海鲜时最好戴手套,若不慎被蟹钳、鱼鳍刺伤,一定要及时就医。
怎样保障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6月12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强各地学校和幼儿园复学复课后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规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佩戴口罩和洗手消毒,加工制作场所和就餐场所通风换气,高频接触物表面定期消毒等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防范夏季食品易腐变质风险,妥善贮存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该冷藏的冷藏、该冷冻的冷冻,尽量缩短存放时间特别是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及时废弃腐败变质食品。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晨检、食品原料进货查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管理,熟制食品要烧熟煮透,生熟食品及其工用具分开存放或使用。对每餐成品按规定进行留样。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扎堆用餐,不购买“三无”食品,提倡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
食品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各位家长、老师一定要储备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为孩子铸好安全防线!
今天,为各位家长整理了40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要点(敲黑板)快来一起看看吧~
让我们共同保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来源|央视频(ID:CMG_yangshipin)、中国教育报(ID:Zhongguojiaoyubao)
特别提醒
各位读者朋友,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