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手册》()规定: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年)均未对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作出明确规定。
而临床上认为,由于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因此普遍认为病程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有效,且临床实践也证明抗病毒治疗对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是有用的。但是,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病毒唑已不作为首选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是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手足口病,口服、喷雾外用和静脉给药,能改善手足口病的病情。长期大量使用可致贫血、白细胞减少,所以疗程一般不会>1周。目前病毒唑已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但由于易获得、价格低,医院使用还是很普遍。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常用 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的作用。
中药抗病毒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成药清开灵、炎琥宁、银翘散、双黄连、喜炎平等对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有益。但具体哪种药物效果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重点提示:重症病例是死亡主因,需早期识别,及时转诊
少数患儿(尤其是<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d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3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早期识别,及时转诊。
1、高热(>38.5℃)持续>2d不退。
2、发热伴有寒战。
3、面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
4、明显呕吐或头痛。
5、呼吸浅快。
6、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
7、精神倦怠、萎靡。
8、咳嗽明显加剧或伴有喘息。
9、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
10、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11、末梢循环不良(肢端凉、苍白或青紫色)。
12、一般情况虽好,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
13、高血糖。
14、高血压或低血压。
15、临床或胸片提示合并有肺炎。
16、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改变,或心肌酶异常。
审稿人:首都医科医院儿科 朱宏斌
村医之家白癜风该怎么治哪的白癜风医院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