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疫病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
犬细小病毒病:
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烈性传染病。
特征:
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
发生:
多发生于幼犬,病死率10%~50%。
犬细小病毒(CPV)属于:
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核酸为单股线状DNA,病毒粒子在4℃和25℃时可凝集罗猴和猪的红细胞,但不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本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消除。
敏感:
对福尔马林、氧化剂和紫外线敏感。
犬细小病毒对犬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有易感性,但以刚断乳至90日龄的犬更为易感,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于其他年龄组,往往以同窝暴发为特征。
主要传染源:
病犬、隐性带毒犬。康复犬也可长期带毒。病毒随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垫料、饮水、食具和周围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临诊上可分为
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肠炎型:
潜伏期为7-14天,病初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食物----粘液----黄绿色或有血液。腹泻:粪稀状----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严重脱水,眼球下陷、鼻境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有的休克、昏迷死亡。病犬的白细胞数可少至60-90%。
心肌炎型:
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而死亡。
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诊断、血液检查、CPV检测。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期白细胞数减少至个/mm3以下,继发感染时,白细胞数增多。CPV检测及结果如下图。
预防
主要依靠免疫接种疫苗和严格犬检疫制度。30~90日龄的犬应注射3次,90日龄以上的犬注射两次,每次间隔为2~4周。在流行季节,严禁将个人养的犬带到犬集结的地方。发病后,隔离和消毒(用2%火碱水或10%-20%漂白粉等)。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犬细小病毒早期应用高免血清或单抗,结合对症治疗,补液、抗菌消炎、止血、止吐。
*以上资料均选自现代宠物技术资源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