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尤其多发于以6岁以下的儿童,目前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有哪些早期症状?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它?
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
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无明显的地区性;
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
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有效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措施。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
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