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虽然能够治好,但是大病却未必能够得到根治,甚至还会遗传给下一代,就比如糖尿病。不少中老年人都知道,糖尿病有遗传的倾向,但是说糖尿病会传染,大家是不是特别惊讶,难以置信?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确有可能会传染。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大家可要当心了。
糖尿病既会遗传又会传染?
确实如此!瑞典科学家曾对15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2万名子女做过研究,结果发现: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2~30倍。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发病是有遗传风险的。
如果一个人的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30多倍。因为兄弟姐妹之间共享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若有一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另一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1.3倍。也就是说,糖尿病确实可以传染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需要远离糖尿病患者?
看到这里,有人心里开始打鼓了,好可怕!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不能和别人太亲密了?生活中要有意避开糖尿病患者吗?虽说糖尿病会传染,但它的传染性和平常的流感、乙肝的传染性其实不太一样,不需要刻意远离。
糖尿病是怎么传染的?
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性,是说它可以通过病毒、细菌等将疾病传播开来。而糖尿病的传染性,大多和夫妻、家人之间相似的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有科学家推断:共享的生活环境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贡献了大约30%的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糖尿病呢?
1、不健康的饮食:比如爱吃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偏爱各种加工食品;
2、缺乏运动:比如开车多、步行少,长时间坐着;
3、其他因素:比如睡眠质量差、心情低落、经济条件等。
这些生活习惯说起来都不太起眼,也许很多人听了也不以为然,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糖尿病有机可趁,传染了一个又一个。看到这里,又一轮疑惑出现了:那我的糖尿病铁定会传染给家人?家里亲属得了糖尿病,我也在所难免?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5招预防糖尿病
一人得病,全家得病?并非如此。这其实还是一个概率问题。就算一个人属于得某种病的高风险人群,如果在生活中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见招拆招,糖尿病也只能远远望着你,无法靠近。
预防方法:
1.健康饮食
多多选择新鲜的全谷物、水果、蔬菜,尽量避免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以及各种包装、加工食品。
2.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分钟的有氧运动。可选择快走、打太极拳、游泳等运动。至于运动强度,个人的感觉大概是: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还可以同时搭配每周2次的抗阻运动,比如靠墙蹲、负重行走等。
3.控制体重和腰围
胖,更容易得病。努力保持BMI在18.5~23.9之间。避免腹型肥胖。女性把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下,男性控制在90厘米以下。
4.定期体检
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体检,主要检查空腹静脉血糖水平,以及其他医生建议的检查。越早发现、越早医治,就越可能改善之后的生活质量。
5.情绪稳定,不要有压力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没有什么比自己开心更重要。如此说来,糖尿病能不能传染,主要就看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推荐阅读:
1、测血糖的7个小诀窍!扎手指不再疼
2、高血糖一定要降?著名院士这样说,获千位名医肯定
3、警惕:睡觉时经常流口水,可能是这种大病预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