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基本上孩子们一发热就会被要求检查一个血常规。医生根据血常规评断孩子的病情,并以此给予治疗。您知道怎么根据血常规简单地判别细菌、病毒感染吗?
血常规里都有什么
血常规里项目看似很多,其实归纳一下,就3大类,白细胞类、红细胞类、血小板,这样一分就简单多了吧。对啦,有些血常规里面会带着检查C反应蛋白。
对于孩子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的,家长朋友们弄懂了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就够了。
白细胞相关的参数及意义
白细胞就是人体的军队,起着消灭敌人,也就是消灭细菌、病毒等病原的作用。
为了应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白细胞分成了好几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里面,淋巴+粒细胞占了90%以上,是最主要的。
中性粒细胞有吞噬细菌的作用,如果出现局部细菌感染,他们很快地通过血管运输到感染部位,吞噬并杀灭细菌。细菌感染不是一下子就能消灭的,身体会快速地、不断地产生中性粒细胞去杀菌。所以,细菌感染的时候,通常是中性粒细胞升高,相应的,白细胞也就升高了。
病毒虽然比细菌小多了,但中性粒细胞吞噬不了它们,这时就得靠淋巴细胞了。淋巴细胞能识别出病毒,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就不能搞破坏了。所以,在病毒感染的时候,淋巴细胞会轻度升高。但病毒会抑制骨髓生成粒细胞,所以中性粒细胞大大减少了,以上结果综合后,就是白细胞总数没有上升,而且还可能下降了。
以上白细胞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所以在感冒发烧时,如果已经查了血常规,家长们可以通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初步判断孩子的感染情况了。
看到这,大家可能觉得头又大了,这些细胞的数值根本记不住啊!其实,您放心好了,根本不用记忆,血常规后面都有参考值的,直接看就行。并且这众多项里面,咱们只看3项目就够了: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别的具体细胞数量有多少,不用管。即:
●通过白细胞总数判断到底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通过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这两项,粗略的分析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淋巴百分比升高,病毒感染可能性大,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细菌感染可能性大。
C反应蛋白是什么
好多血常规检查里面,会带着把C反应蛋白也检查了,C反应蛋白是什么呢?
C反应蛋白,英文简称是CRP,是一种在炎症、应激时,急剧上升的蛋白,这种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能帮助识别和清除病原体,有抗炎效果。
细菌感染的时候,CRP升高较为明显;病毒感染的时候,CRP升高的不明显或者不升高,这条对于大部分儿童感冒发烧时的病原,都是适用的。
所以家长们可以通过这点,也能粗略的分析下孩子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就可以不用使用抗生素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