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泡疹病毒(FHV)又称猫鼻气管炎FHV只会感染猫科动物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包括:沉郁、打喷嚏、咳嗽,接着就出现畏光、结膜炎、和浆液性的眼和鼻分泌物,体温有可能快速地提升,深部的气管咳嗽。舌头和上颔的溃疡等症状也常发生;如果再有细菌的继发性感染,那么眼和鼻的分泌物就会呈现脓状。慢性感染的病例可能会出现慢性鼻窦炎、溃疡性角膜炎和全眼炎,年青的仔猫感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结膜炎,溃疡性的角膜炎最后可能导致全眼炎和失明。如果猫皮肤上出现伤口,会经由舔毛而将病毒感染至伤口,而造成皮肤的溃疡,或者脸部皮肤会经由鼻部和眼睛分泌物的感染而造成局部的溃疡。病毒血症会使得怀孕母猫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并造成流产。
传播途径病毒会出现于病畜的鼻、眼及喉咙的分泌物中,但大部份是经由鼻子的接触或打喷嚏而传染,这种传播方式的距离约为一公尺,在典型的感染下,病毒的排出约在感染14天之后。病毒在感染之后,可能会持续存在体内一段时间,成为病毒的携带者,感染泡疹病毒的带毒者会断断续续从鼻部及咽喉部排出病毒,而这种带毒者可能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或者呈现慢性感染的症状,但并非呈现慢性感染的猫就是带毒者。
治疗治疗重点在抗病毒上:猫安(免眼疾)主要成分为L-赖氨酸,它可拮抗病毒的复制,可缩短治疗周期。猫干扰素也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对于有眼部症状的患猫,要用抗病毒的滴眼液如:眼康或三氟尿苷滴眼液。其次是对症治疗:一般都会继发炎症感染,可以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若患猫咳、喘较重,可配合雾化,每天两到三次。同时,若患猫食欲减退,可先给予食欲刺激剂,饲喂味道强烈的食物;如超过三日不食,需留置鼻饲或咽饲管作为支持疗法。
预防因为母猫可能成为〝带毒者〞,且不容易测得,因此仔猫最好在4周龄时断乳;两个月时进行第一针疫苗注射,2-3周后注射第二针。以后每年加强免疫一针。疫苗无法对抗疱疹病毒的感染,但可对抗疾病。注射疫苗的猫感染较未注射的症状轻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