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讨论传销的文章中,遇到了很多读者问关于保健品的问题,也有不少读者跟我们控诉那些像传销模式的保健品公司。
传销公司选择保健品当产品很常见,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通过忽悠疗效,可以高价兜售这些成本极低的小药丸,这样高额的利润才能支撑得起多级营销结构,实现敛财的目的。暴利是传销产品的必备要素。
但不管是不是传销,不管是土特产还是洋牌子,现在中国的保健品行业,热衷于宣称各种不存在的疗效,甚至鼓励患者放弃医疗使用保健品。保健品不是保护我们的健康,而已经成为了寄生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上的毒瘤。
什么叫保健品?
保健品的全称是保健食品,按照国家食药监局CFDA的说法: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中文里,保健品这个名字听着就带有美妙虚幻的色彩。但在美国等大部分国家,这类产品有一个更贴合现实的名字——“膳食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看到这个名字大家都会很清楚,这类产品的用途,其实就是当某些营养素日常摄入不足时,用药片来补一补。
平衡膳食,永远是健康的基准。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所以膳食补充剂是有存在的意义的。比如蔬果吃的少的上班族,可以吃点复合维生素,不喜欢吃鱼肉蛋奶的老年人可以补充一些蛋白质。
不过如果只是“补充膳食”,保健品这个市场也就是跟我们小时候吃点VC,钙片那样大,哪有利润可谈。而早早的发现这个问题的保健品厂家们,创造了把膳食补充剂超越补充膳食的方式:虚假宣传疗效。
根据我国年公布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根据年修改的新《广告法》第十八条,保健食品的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二)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三)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四)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
(五)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法律说了不许保健品宣传任何预防治疗疾病,嗯,那下面这种“防治感冒流感”的东西是怎么堂而皇之地在天猫上做宣传的呢?来,我们来找找看,下面这个保健品的天猫宣传图,到底违反了几处广告法?
虚假宣传疗效的保健品在国外骗人的历史可远比在中国更久远。所以不仅仅是我国,世界主要国家,对于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的规定中,都有禁止宣传预防、治疗疾病的规定。如果你看看上面这个产品包装上的英文,就能发现,是连半个关于感冒、抗病毒或者其他治疗预防的屁都不敢放的,因为一旦敢这么骗人,就会被FDA拉出去打板子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保健品公司,不管是澳洲、日本还是美国、德国,都将中国视为唯一核心市场的原因。因为我们可能是唯一买得起保健品,却没人管骗人广告的国家。这里还没算那些用保健品来敛财的传销暴发户们。
点击查看阅读:
BioIsland保健品被处罚,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怎样忽悠中国父母?Childlife的八卦集合帖
让我们今天忍不住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天收到很多关于保健品虚假宣传广告的留言。
毕竟有阿里管着,淘宝上的保健品最多治治感冒,而被传销品牌洗脑的朋友圈、新媒体专员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