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刊第一篇推送,原来筹备的稿件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似乎渺小了些,于是,顺利做了“备胎”。说来真是足够窘迫,笔者卑微得在淘宝花买的logo设计也没搞定,公号就算“被迫营业”了。
“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这两天井喷式增长。首先,我们应当确幸,自己活在了一个更透明、对称的环境里。
“手机里的每一条推送,病例的每一次跳动,是不幸,但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截止至年1月21日发稿前,中国大陆确诊例,疑似病例46例,治愈25例,死亡6例。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香港、台湾省、浙江省,越来越多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涌入视野,病毒的模样似乎更加具象,也更让人生畏。
别慌,我们不妨回顾下昨天晚间的消息,或许会对这些新产生的病例能有更明确的理解。昨晚,央视白岩松连线钟南山,梳理出几个要点:1、肯定是有人传人的现象,值得警惕。2、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比SARS弱。3、N95口罩并非唯一选择。4、有医务人员被传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肯定“人传人”,是如何演变的?
事实上,自从去年12月31日“不明原因肺炎”由武汉卫健委公开披露以来,病毒是否人传人的答案一直模糊。最早是“没有明显人传人的证据”,而后当境外病例出现,武汉等方面又表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持续人传人风险很低”等说法在不同场合反复被强调。
直至1月20日,感染者急剧增加人,武汉市最新通报中,“有限人传人”、“持续人传人风险低”等说法终于首次退出视野。但究竟有没有人传人?官方并无明确信息,直到学者纷纷质疑最初的结论。钟南山在对话里表示:“看过病人发病的情况,白血球的情况,胸片的情况,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有共性。”
这种“肯定”,让我们自然的紧张。已经如期而至的春运,堪称中国最大的人口迁徙,而武汉又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市内有武昌、汉口、汉阳三大火车站。根据武汉晨报年的数据统计,武汉在全国十大铁路热门出行城市中,居第四位。如何在设置安全防线?如何配备足够的抗病毒药物?迎接这场大考,值得我们共同配合、坚守。
比SARS弱,为何确诊人数激增?
除了“传播说法”的转变,突增的确诊病例也是大众困惑之一。20日凌晨,武汉卫健委通报武汉市18-19日两天共新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例。为什么突然增加了这么多确诊病例?如今,各地的确诊病例为何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因为有了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1月16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国家下发的试剂盒后,开始对武汉市送检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这种检测试剂盒像一枚探针,在浩如烟海的核酸海洋中,快速与特定“身份”的病毒识别。
西南某疾控中心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现有的设备,一次检测样本大约需要4到5个小时,还需多次符合以确保准确性,整个流程大约为一天。”
正因这样的过程,病毒的趋势至今,才开始了明显的“爬坡”。
哥伦比亚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IanLipkin曾在年SARS爆发期间协助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抗击SARS,他表示:“如果有良好的诊断测试,并且能够识别出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则可以将其隔离并控制疫情。武汉通过关闭海鲜市场已经完成了这一工作。但是一旦病毒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再想遏制疫情,就变得非常困难。”
在接受CNN采访时,他进一步分析说,从许多方面来讲,武汉肺炎疫情都存在着“高度不确定性”。
3、发布消息,为何如此慎之又慎?
无论是数据的公布,还是医生、科研家的措辞,都让笔者感受到他们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极其谨慎。很多网友质疑,我们是否被滞后了?怀着好奇,笔者翻阅了资料,发现谨慎背后的原因是对自然、科研的敬畏。
上世纪80年代初,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博士,Weiss和Baric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冠状病毒的一批科学家,科研经费屡次被驳回的情况下,这两位先驱也曾欲哭无泪、举步维艰。
改变他们命运的是非典,即SARS的爆发。同样,SARS也改写了人类的历史。
当时,我国的医生、科学家试图找到导致非典的元凶,通过电镜鉴别出可能的病原体,一位权威的微生物学家所领导的团队发现图像中显示出清晰的支原体形态,依此推断肺炎是由衣原体导致的。年的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向公众发布消息,而事实证明,这条信息未经仔细检验。
结论出来后,钟南山就对此持有怀疑态度,坚持认为导致非典的是一种病毒,如果是衣原体,抗生素治疗应该有效才对。令人鼓舞的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加入了这场“寻找病原体”的队伍。
直至年3月,香港大学医学院的MalikPeiris教授领衔医院与科研机构合作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并向媒体通报,他们在在香港病人的样品中分离并检测到了冠状病毒,并将研究报告发布表在了年4月份出版的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呢?
一般而言,病毒感染人,会激发人体产生中和这种病毒的抗体,如果用非典病人的血清稀释4倍以上,还可以中和分离出来的SARS病毒,基本上就能够认定是SARS病毒导致了非典。
MalikPeiris教授领导的团队从非典病人体内分离到了病毒,用电镜发现这是一种冠状病毒,然后用核酸检测的方式,发现50个非典病人中,有45个呈SARS病毒核酸阳性。随后德国、美国、加拿大的科学家也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得出与其类似的结论,导致非典的病原体可能是一种冠状病毒。
于是,我们在SARS上走的“弯路”才开始逐渐明朗。
犯了什么错?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例如,今天一个人吃了一颗番茄,次日得肺炎,然后推倒出番茄致使其肺炎,是否不可思议?同理,我们发现,虽然通过电镜,在数个非典病人的样品中发现衣原体,但是,在病人体内检测到衣原体,并不能百分百意味着病人的症状就是感染衣原体所导致。
十八年前,SARS成为超级病毒,在全世界蔓延,在笔者看来,不仅是当时有关人员的瞒报、谎报,也是科学上的“非理性”。通过这个教训,我们了解到只有足够多的样本,充裕的实验,才有可能,得出一个可信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作为媒体,切忌匆忙发布一个未经确认的结果,特别是这样影响巨大的事。
想走得更稳重点,或许也是我们走得慢一些的原因。
4、一些好消息
和当年面对SARS一样,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了国际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在研究针对这种新病毒的疫苗,据悉,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进行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至少要花一年多的时间才能研制出这种疫苗。但无论如何,对于冠状病毒我们又更了解了些,并且心怀信心。
另外,从我国来看,晚间的一条消息也带来了些福音。
据“国家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