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辈只能吃了睡、睡了吃,过着猪一样的生活。在不断转发别有用心的谣言和空洞无聊的口号的同时,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还不如做一点点研究,哪怕是看看文献,小结一下“敌人”的来龙去脉,或许能有那么一丁点的用途,则足矣。其实做这样一个小综述,十篇不到的中文文献就能搞定。欢迎大家一起来科普病毒知识!
人们最早是通过疾病而认识到病毒的存在。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的记录。但直到19世纪末,病毒才开始逐渐得以发现和鉴定。从发现病毒开始,通常是依据其引起的疾病来命名的。随着新发现病毒数量与种类的增加,则开始以宿主、病理特点、致病症状、病毒颗粒形态进行命名,有的以地名和人名命名,还有以字母和数字命名。
为此,年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NomenclatureofViruses,ICNV),力求分类和命名的统一。后于年更名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es,ICTV)。在年ICTV所公布的病毒分类和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开始统一使用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分类系统。不是所有病毒科都必须隶属一个目,在没有适当目的情况下,科可以是最高的病毒分类等级,在科下面允许设立不同的亚科或不设,病毒分类和命名不遵守优先法则,命名应该便于使用和记忆,但不能使用人名命名。
年,ICTV发布了第十次病毒分类报告,对国际病毒分类系统进行了较大调整。将目前ICTV所承认的种病毒归入个属、46个亚科、个科和9个目,并且ICTV将不定期地在线更新病毒主要种清单。
病毒科、属的命名一般是依据病毒颗粒的形态、基因组组成、复制方式、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数量和大小;病毒目的命名则与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基因组单双链、逆转录过程和病毒基因组极性有关。因此,根据病毒基因组组成及复制方式,病毒又可以有如下分类(图1)。
如此,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其与上述分类之间的联系。早在年时,ICTV的病毒分类系统仅有3个目,即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套病毒目(Nidovirales)。至年ICTV第九次报告中又增加了3个目,即小RNA病毒目(Picornavirales)、芜菁黄花叶病毒目(Tymovirales)、疱疹病毒目(Herpesvirales)。年第十次报告又增加1目,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仍有大量病毒未列入9个目中。
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第九次ICTV报告将冠状病毒科分为三个属即α、β和γ属。α属包括8个种,即α属冠状病毒1、人冠状病毒E、人冠状病毒NL63、长翼蝠冠状病毒HKU1、长翼蝠冠状病毒HKU8、菊头蝠冠状病毒HKU2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其中α属冠状病毒1的成员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犬冠状病毒(Caninecoronavirus,CCoV)和猫冠状病毒(Felinecoronavirus,FCoV)。
β属包括7个种,即β冠状病毒1、人冠状病毒HKU1、鼠冠状病毒、家蝠冠状病毒HKU5、果蝠冠状病毒HKU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其中β冠状病毒1的成员有牛冠状病毒(BCoV)、人冠状病毒OC43、马冠状病毒(ECo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以及犬呼吸道型冠状病毒(CrCoV)等;鼠冠状病毒则包括有鼠肝炎病毒(MHV)、大鼠冠状病毒和鸟嘴海雀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病毒包括SARS病毒和其他类似SARS病毒。这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暂时命名为-CoV。
尽管第一个冠状病毒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发现,但是冠状病毒真正被引起重视是在~年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导致的“非典”疫情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后。在此之前,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多限制在兽医领域。
NO.1
冲击波前沿
冲击波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