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过3.5亿,每年有超过60万人口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尽管乙肝疫苗的应用已有30余年,急性乙肝感染率明显降低,但慢性HBV感染者数目依然相当巨大。张主任表示,乙肝其实是可治可控的,但普遍市民对乙肝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导致人们谈到乙肝,要么感到恐惧,要么不予重视。
患者自诉:成功走出乙肝的阴影
陈俊(化名)今年43岁,已经患乙肝11年,“作为一个乙肝患者,面对乙肝,我有太对的话语,也有太多的无奈。”陈俊告诉记者,他刚开始知道自己得了乙肝的时候,他选择自暴自弃,去埋怨各种的不公平、不美好,“我曾尝试着一个月不出门,什么事情都不干,但是我发现这些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换种说法就是在慢慢地等死。”
但后来,陈俊发现这个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的人生也不能因此就停止前进,他开始学习乙肝相关的知识。“在这期间,我知道了什么是携带者以及抗病毒需要什么样的药物,同时还认识很多和我一样的病友,让我觉得不再是那么的孤独。同时深入认识乙肝相关知识,从心里面也接受了自己是乙肝患者的事实。”
陈俊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众多乙肝患者中,大多数人竟然都不知道这个病,有的是体检意外发现,然后也不去管它,继续的喝酒熬夜等等,然后突然某一天,病情加重,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才去就医,失去早期最佳治疗机会。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对于乙肝要有正确的认识。当然也有一部分乙肝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每3个月或者6个月都会定期检查,然后把检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现在的我已经成功走出了乙肝的阴影,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乙肝患者,指导他们正确检查、用药,如何保养减少肝病的复发。从而保持身心健康,因为我们终究都会过世,这个是避免不了的。”陈俊表示,他希望所有乙肝患者在活着的时候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
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大多数能自愈或治愈
“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都会转为慢性。”张主任介绍,在我国,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如果一个成年人以前从来没有乙肝病史,感染乙肝病毒,那么他只有15%-30%的可能会转为慢性,而剩余的70%-85%都会被自身的免疫清除,有些患者感染过程都没有任何症状,不检查,不会被发现。
有些人会发现一年前的体检结果和一年后的不一样。一年前体内并没有乙肝抗体,一年后却出现了,这说明在这一年时间里他可能感染过乙肝病毒,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了乙肝病毒,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能免受乙肝病毒的侵扰。
没有乙肝病史的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功能正常者,清除病毒的过程中,会一过性的出现症状,症状轻微的患者不需要任何治疗便可自愈,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肝炎的症状,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成年人在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大部分都能自愈。但是,得了乙肝就要及时治疗,一旦是急性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需长期抗病毒治疗,病情才能得以控制;另外,即使乙肝治愈了,医院复查至少2次。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急于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的主要感染途径。”张主任介绍,母婴传播慢性乙肝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很长的“免疫耐受期”,也就是所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有很高的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这一时期多出现自婴幼儿期至20-30岁左右的阶段。在门诊和网络咨询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抗病毒治疗?是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我通常都会告诉他们:暂不需要治疗。”
于是很多人不理解,我明明有“病毒”呀,而且水平如此之高,为什么不治疗呢?非要等到肝脏有损伤了再治?到时会不会“悔之晚矣”?从常识推断,所谓治病宜早不宜晚,当然是越早清除病毒越好,难道要把小问题攒成大问题再处理?这不合“常理”呀。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医学发展的限制,我们还没有可靠的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方法。现阶段,慢性乙肝主要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包括干扰素制剂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如何使有限的药物发挥最佳的作用,用药时机就显得非常重要。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这一切,可能更容易理解。慢性乙肝就像卧在你房前的一只熟睡的老虎,虽然它一旦醒来对你有很大威胁,但它现在睡着了不会对你怎么样。你现在还不具备打虎的能力,贸然弄醒它,不但消灭不了老虎,反而可能被它吃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无论是应用干扰素强化了机体免疫,还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都可能会打破机体和病毒之间的免疫平衡,相当于唤醒了老虎,不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弊大于利,反而会得不偿失。
乙肝妈妈需做好母婴阻断
既然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的主要感染途径,那么得了乙肝的妈妈在什么情况下能生宝宝,宝宝会不会被传染?怎样才能阻断母婴传播?张主任表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最好由专科医师评估肝脏功能,复查乙肝两对半、肝脏超声、乙肝病毒DNA等。
孕期定期监测肝功,必要时遵医嘱治疗,如果病毒载量超过1.0E6IU/ml,建议妊娠24周后用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抗病毒治疗;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产的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IU,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只要做好孕前、孕期、产时的准备,并且采取了以上的综合防治措施,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可以控制到2-5%以下。
乙肝患者怀孕的最佳时机建议选择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复制低时,孕前半年停用如干扰素等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另外,肝炎的急性期和肝炎后肝硬化不建议怀孕生育,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未控制之前也不宜怀孕,这是为了母亲的健康,同时也避免怀孕后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另外,乙肝病毒也有可能通过父婴传播,新生儿感染后由于免疫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往往出现免疫耐受,不但自己长期带病毒,传染性比较强。育龄夫妇孕前应行乙肝检测,如果发现男方已感染乙肝病毒,而女方未感染,建议女方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高滴度保护性表面抗体(HBsAb),以此中和来自父方的病毒,预防感染。
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孕前同样需要进行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脏超声、乙肝病毒DNA等检查,尽量选择肝功正常、乙肝病毒复制低的时机怀孕。
听从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很重要
“乙肝治疗周期较长,不少患者叫苦连天,包括到我这里就诊的患者,也有经常问何时能治好、最久得要多久等等问题。”张主任表示,目前通过抗乙肝病毒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水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点问题都没有,因此,患者的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只有听从医生建议,定期复查,才能及时了解肝功能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有无病毒变异,并根据情况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达到最终治疗效果。因此,张主任建议患者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畏惧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世界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各有利弊,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因此,从治疗一开始就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综合考虑所选药物的特点(抗病毒强度、安全性、HBeAg血清转换率和耐药率等),并需要充分考虑病人具体情况(经济、身体、工作、生活、婚姻、生育),选定最为合适的方案和药物对治疗是大有帮助的。
(2)治疗过程中切忌吃吃停停: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治”才能“久安”,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擅自换药等行为,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病毒“反跳”、变异而导致病情恶化。长期规范治疗并不意味病人都要终身服用,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停药是完全有可能的,达到规定治疗疗程的病人也可以考虑停药并严密观察。
(3)听从医生建议,定时检查:遵医嘱就是第一段中所讲的“依从性”,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定期监测和随访,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一次HBVDNA水平(定量法)、乙肝“两对半”、肝功、肾功和血常规等。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3个月每月监测1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乙肝“两对半”、HBVDNA),此后逐渐延长监测间隔时间。
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监测力度要加强,并密切注意病情恶化。一定要定期复查。慢乙肝患者定期检查是评估病情、了解治疗效果、有无病毒变异、早期发现肝硬化、肝癌重要途径,以便医生及时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导专家
张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肝病科主任,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公关协作组全国委员,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全国肝胆病科普咨询专家,主要从事传染病诊治工作,在肝病方面有丰富经验,曾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门诊时间:星期二全天。
-TheEnd-
文/龙逸敏图/猫小七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