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爆发的第50多天,看了韩国电影《流感》。
韩国人擅长拍摄灾难片,《流感》上映于年,虽然剧情略狗血,但影片对亚洲社会的捕捉很到位。尤其对比着当下新闻和微博里滚动发生着的一切,格外有感触。
,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电影开头,一群偷渡的难民被集装箱运到韩国的盆塘市,临行前已有人染病,到达韩国后蛇头发现全车的人已经全部死亡,只有一名幸存者活了下来。(看到此景时,谁能不想到就在数月前英国的那桩惨烈新闻,39名疑似偷渡客在零下25度的集装箱内死去)
殊不知,这些偷渡客死于猪流感病毒,致死率以及传播率非常高,蛇头在打开车门的那一刻已经接触到了他们的排泄物,那个幸存者后来也开始逃亡,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致命的猪流感病毒,就这样在药店里散播给了毫无察觉的妈妈、孩子、老人、药剂师。
应是为了剧情发展需要,这种病毒被设定得更凶猛,感染者36小时之内就会出现症状,身上起红斑、高烧、甚至吐血,死亡率接近%,简直比埃博拉病毒还要恐怖。
当医院收治第一例濒危患者时,德高望重的医学教授就察觉到了异样,并上报给盆塘市政府,而盆塘议员的反应是:不以为然,麻木自大。
教授建议封城,盆塘市议员傲慢地说,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专家的无奈,官员的傲慢和愚蠢,而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一夜之间,烈性病毒经过变异,迅速在盆塘市内蔓延开来,医院挤满了感染者,超市开始陷入抢购潮。
情况越发失控,疫情已经纸包不住火。韩国总理最终决定封锁盆塘市。
但政府继续昏招迭出:对全体市民实行强制大隔离。
政府派出军队挨家挨户搜查,将感染者和健康人统统集中到简易的塑料帐篷隔离区统一管理,并承诺非感染者48小时没有出现症状就可以离开隔离区。
然而,将感染者和健康人集中在一起隔离是更愚蠢的举措,因为人群密集,隔离区设施简陋,只会让感染人数急剧增加。
教授说这样会让感染者上升到50%的比例,总理则说,那不是还有50%没有感染吗?
在隔离区内,有一个更大的谎言。感染者一旦被查出,就被扔到某个区域等死,甚至直接被扔去火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人自危,互相猜忌,更有甚者趁机煽动人心,教唆群众逃出盆塘到各个城市传染其他人……
我很爱看灾难片,看完此片突然意识到:瘟疫才是人类最大的灾难。一查数据,果真如此。天花仅在20世纪就杀死了3亿人口,比一战二战加起来死亡的人数都要多。
而且相比纯粹的天灾,瘟疫更容易演变成“人心的灾难”。
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安全感,逃避风险。所以像传染病这种在日常生活场景下无声无息开始的灾难,发生时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等意识到风险已经来临时,往往已经成为大祸。
难怪西方对丧尸题材乐此不疲,这本身就是一个人的生存哲学命题。
电车难题
电影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把观众置于一个很著名的道德困境——“电车难题”。
看过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J.Sandel的《公正》公开课的读者应该都知道,他的第一课就讲到了这题。
假设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沿着轨道飞驰。这时你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5位工人。你想停下来,但是你的刹车失灵了。你很绝望,如果你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
忽然你发现,在电轨道的尽头前刚好有一条岔路,岔路上只有1位工人在工作。所以,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岔路,撞向那1位工人,救活另外5位。你会怎么做?
影片里,发生了好多次这样的场景:
场景1:一家超市内出现了感染者,警方随即下令封锁超市。超市里的市民顿时乱作一团,有跟警方冲突的,有吓傻的,更多人四散逃逸,寻找出口。
假如你是市长,超市里的人,就像轨道上的那1个工人,超市外的人,就像轨道上的5个工人,你会不会下令封锁超市?
场景2:盆塘市民被集中隔离后,大部分感染者已经濒死或死去,并被残忍地直接推去火化。剩下的健康市民得知这一真相,认为他们已被政府放弃,愤怒地冲上街头,他们的口号是要去首尔,只有首尔的人也被感染了,政府才会重视他们。逼近那条军队重兵把守的封城警戒线。
假如是你,会不会为了保住有万人口的韩国,放弃有40万人口的盆塘?
场景3:女主角金仁海是疫情核心团队的医生,可她的女儿美日也被感染了。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被查出感染后送到感染区基本就意味着死亡。于是她隐瞒了女儿的病情。尽管她也知道这意味着女儿可能传染给更多的人,甚至在男主角顶替她女儿进入感染区时,她也保持了沉默。
假如是你,你会不会为了保住自己唯一的女儿,而让别人承担被感染的风险?甚至牺牲生命?
多数人VS少数人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Foot提出的,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这个难题的提出,主要是用来批判功利主义的。
什么是功利主义?照这个流派的祖师爷边沁的观点:就是所有的制度也好,决策也好,是要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快乐而服务的。
纯粹理性批判的大神康德不乐意了,假如这个幸福与快乐是建立在少数人的痛苦之上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大家都看过吧?那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年英国失事船只上的三个人为了生存,吃掉了另外一个病弱的同行少年理查德·帕克。
“电车难题”,就是这样一种思考。牺牲少数人,造福多数人,就一定是对的吗?生命的价值可以用数字来衡量吗?
其实这个难题多少年来一直有人争论不休,至今都难有定论。
但如果你一旦开始思考这个难题,不至于不假思索地选择“多数人”,就是进步。
再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代入多数人和少数人:
就拿这次“新冠肺炎”事件而言,我们已经可以划分出一条清晰的“少数人”和“多数人”的鄙视链:
对武汉人而言,汉口人是少数人;
对湖北人而言,武汉人是少数人;
对中国人而言,武汉人是少数人;
对全世界而言,中国人是少数人。
……
你今天为自己进入了多数人的阵营而感到庆幸,明天就可能被划进了少数人而感到傻眼。
就好比,假如我是一个武汉人,恰好在封城之前“逃”了出来,因为我不想做“少数人”,我想跳进“多数人”的世界,因为那里让我感到更安全。孰料,事情跟我想得不一样,外面的“多数人”并不想接纳我进入他们的阵营,我处处碰壁,结果,既回不去“少数人”,也进不去“多数人”,反而变成了“更少数”的人。
这种悲剧的事例是当下也在发生的。
所以说,多数VS少数,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哲学命题,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划分并维护一方的利益,都是刻舟求剑一般地愚蠢。
尤其,我们讨论的主体,是“人”的时候。
不要忘记你是人
所以你永远可以“选择”
瘟疫是一面镜子,照出世间众生相。
这种影片,最值得探讨,也最不值得探讨的,就是人性。
这里面,一定有自私的人,愚蠢的人,胆小的人,趁火打劫的人。
眼里只有数字,没有人命的官僚;为了捞政治红利煽动人心的小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的蛇头;
为了救女儿而体现出自私一面的女主。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所有人永远都是从自私的角度考虑问题,灾难只会越滚越大。
正如影片里,从一个被官员忽视的传染病,演化成军民对峙,整个城市几乎要被轰炸机夷为平地的地步。这个灾难被自私的人心不断放大、恶化。
正如这次国内疫情里,一方面有四散逃窜的武汉人,一方面是围追堵截的全国人民,而互联网又放大了这一切。如果逃跑是出于恐惧和对医学的无知,那么毫无根据的拒绝和歧视也是矫枉过正和冷血的。
在这种荒诞的对比之中,似乎大家都只配“活着”,而不在“生活”。
但如果放下自私的立场,回归到一个人的基本良心,你就知道,你永远可以选择,而选择必有代价。
但好在,影片里也一定有正义的人,勇敢的人,善良的人,不计代价帮助别人的人。
而在现实里,这样的“沉默的大多数”,一定是更多的人。
这里面有为了保护有抗体的偷渡客而殉职的医生;有为营救陌生人一次次把自己置于险境的消防员男主角;也有在母亲面前被唤醒了良知的士兵。
正如这次“新冠肺炎”里,有逆行的医生护士赶往疫情一线;有海外千方百计募集医疗物资的同胞;有主动给武汉旅客提供住宿的酒店老板;更有捐出一万多只口罩,但那却是别人给他以货抵款的农民……
这些平凡的人,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毫不犹豫做出了“善良”这个选择。
同样,电影里力挽狂澜的也是年仅六岁的美日的善良。
是她对那个幸存的偷渡客的善意,让偷渡客愿意被她妈妈抽血提取抗体,并让已感染的美日活了下来,成为唯一的拯救所有人的希望。
也是她以一个孩子的纯真哭着奔向军队的枪口说,不要开枪打我妈妈,让所有人动容,最终让40万人免于和军队同归于尽。
影片最后的结局还是光明的,虽然过程里的黑暗让人细思极恐。
政府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小女孩有了抗体才让总统决定力保盆塘市,可万一她没有呢?难道整个城市的市民要为此陪葬吗?
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人类连这点基本道义都失去了,还还叫人吗?
好在对比之下,我们政府的举措还是让人安心得多的。
至少,武汉绝对不会被放弃。中国人也不会放弃。
回到之前提到的“电车难题”。
我个人认为,这只不过也只是个思想实验而已,所以你怎么选,都是个艰难的决定。
真实的世界里,总能有第三个选择、第四个选择。
这种选择的标准,正如桑德斯教授推崇的康德所言:
“人类社会的一切道德法则不是基于其他任何目的,只是为了人本身,以人为“最高绝对目的”。
社会是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不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
每一天,我们看到的疫情数字后面,不是死掉了个人,而是一个人死掉了,一个家庭破裂了,这样的故事发生了次。
我们只有把每个在痛苦中的人当人看,才不会发生那种“爱国而不爱人”的精神分裂状态。
世卫组织宣布本次疫情升级为“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