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代表吃货发言谁说吃是一件简单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但是从口入的病到底有哪些呢?它们又有哪些危害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几个“从口入”的典型疾病: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里,幽门螺杆菌(感染)进入了一类致癌物清单。所以,它不容小觑!

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其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和粪-口传播,且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即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2、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都属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二者在表现型和流行特点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很多人对肝炎避之不及,事实上,不同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不同的。比如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其唾液中的乙肝病毒一般很少,不具备传染性,所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桌吃饭,无需过度紧张。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因此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等,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到健康人的身上。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其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所以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因此,家里如果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家长应注重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多开窗通风,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用,防止儿童间相互传染。

4、伤寒病

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造成之伤寒病,常称“伤寒热”,其症状包括高烧,可达39°至40°C(°至°F);其他症状有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rosespot)等。肠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染力很高。

有些病情痊愈的患者,因体内病毒未排清,仍具有传染性。饮食卫生状况差,水源受污染等情况都有可能传播该病,因此,伤寒病患者的生活用品应尽量与家人分开使用。

虽然病从口入看起来挺恐怖,但是大可必“因‘病’废食”,只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除菌灭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及时清洗晾晒餐具、定期蒸煮杀菌。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sdrj/23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