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物传染病与感染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动物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发病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1.传染病的特征
(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5).大多数传染病具有特征性的发病表现;
(6).具有一定的流行规律传染病;
2.传染病的病程: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和转归期。
(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机体并开始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出现的-段时间。
(2).前驱期: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至特征性症状刚一出现的一段时间,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发病症状开始表现出来。
(3).明显期:前驱期之后一直到充分表现特征性症状的一段时间,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在诊断上比较容易识别。
(4)转归期: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包括死亡转归和恢复健康。机体恢复健康后在一定时期内对该病的再次发生具有一定的免疫性,有的传染病在康复后的一定时间内还存在带菌(毒)排菌(毒)现象。
3.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按照法律规定,此类疫病一旦暴发,应在疫区采取以封锁、扑杀和销毁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4.二类疫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该类疫病危害性、暴发强度、传播能力以及控制和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如:伪狂犬病、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马传染性贫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兔病毒性出血症等。法律规定发现二类疫病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扑灭措施,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相似的强制性措施。5.三类疫病: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法律规定此类疫病应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并通过人工免疫、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如: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鸡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鼻炎、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和犬瘟热等。(二).感染的类型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1).外源性感染:若病原体从外界侵人动物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2).内源性感染:一些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已存在于动物机体,当受不良因素影响,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毒力增强,最终引起机体发病的感染过程。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1).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2).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3).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这时前一种感染称为原发感染,后一种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1).显性感染: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发病症状的感染。
(2).隐性感染:在感染后无明显发病症状而呈隐敝经过的。隐性感染动物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也能转变为显性感染。
4.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1).局部感染:按照感染部位,把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的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所引起的各种化脓创。
(2).全身感染:如果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突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主要表现为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等。
5.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1).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动物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发病症状的。
(2).非典型感染:该病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不够明显,与典型症状不同。
6.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1).最急性感染:病程最短,常在数小时或1d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
(2).急性感染:病程较短,自几天至2-3周不等,伴有典型的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3).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发病表现不如急性感染明显,和急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
7.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1).持续性感染: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使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携带有病原体,并经常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原体,但常缺乏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如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导感染猪只后可表现为持续性感染。
(2).慢病毒感染: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经过,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包括反转录病毒种反病毒属的病毒和亚病毒中的朊病毒,如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人免疫缺陷性病毒I型、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等。
二.?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
1.传染源:有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2.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横向方式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
(1).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包括交配、舔咬等)、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如狂犬病。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传播媒介包括:空气、饲料、水、土壤、?器械、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人、体温计、注射针头等。大多数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既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都能传播的传染病称为接触性传染病。
3.垂直传播: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传播途径包括:胎盘传播、经卵传播和产道传播,如:猪瘟、禽白血病、鸡沙门氏菌病、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疱疹病毒等。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要素
1.传染源: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病原体能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具有传染性。
(1.)患病动物:病畜是重要的传染源。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畜因能排出病原体,尤其是在急性过程或者病程转剧阶段可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
(2).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
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
传播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传播途径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3.畜群的易感性
易感性是指动物对于某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4.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1).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2).疫点: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
(3).疫区: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
(4).自然疫源地: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和家畜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昆虫)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家畜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如狂犬病、伪狂犬病、犬瘟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口蹄疫、布鲁氏菌病、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即某些可引起人畜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三).传染病流行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1).散发性:疾病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出现,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地点上无明显的关系时。如破伤风、狂犬病等。
(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动物传染病。如炭疽、猪气喘病等。
(3).流行性: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流行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如猪瘟、鸡新城疫等。
“暴发”: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短时间突然出现很多病例时。
(4).大流行: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数省和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如口蹄疫、牛瘟和流感等。
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季节性: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
主要原因有:
①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
②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的影响;
③季节对动物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
周期性:某些动物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热等,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常以数年计),还可再度流行。
3.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饲养管理因素。
小试牛刀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主要是()
A.传染源一传播媒介一易感动物B.传染源一传播方式一易感动物
C.传染源一传播途径一易感动物D.传播途径一传染源一易感动物
E.传染媒介一易感动物一污染源
2.确定某种动物疫病封锁期长短的重要依据是()
A.最长潜伏期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转归期
3.感染动物症状消失后,仍长期或终身携带病毒并不定期排毒的感染类型是()
A.隐性感染B.局部感染
C.继发感染D.内源性感染
E.持续性感染
4.某犬被同类咬伤后,从表现精神沉郁到刚出现攻击人畜、恐水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
A.潜伏期B.前驱期?C.明显期
D.转归期E.康复带毒(菌)期
5.可垂直传播的疾病是()
A.口蹄疫??????B.鸡白痢
C.鸭病毒性肝炎D.牛流行热
E.犬细小病毒病
6.不属于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是()
A.散发性?B.地方流行性?C.流行性
D.大流行?E.潜伏期
7.动物出现某病特有症状的感染称为()
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显性感染
D.隐性感染??E.继发感染
(8-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炭疽??????B.猪气喘病
C.流行性脑炎D.传染性法氏囊病
E.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8.可以经卵传播的传染病是()
9.主要经虫媒传播的传染病是()
10.可以经土壤传播的传染病是()
11.以下对于传染病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B.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C.大多数传染病都没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D.耐过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患该种传染病
E.一些传染病的流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2.从病原体侵入机体时起,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出现的一段时间称为()
A.潜伏期B.前驱期C.明显期
D.转归期E.康复带毒(菌)期
13.本来就存在于机体中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大量繁殖,最终引起机体发病的感染类型是()
A.隐性感染B.局部感染
C.继发感染D.内源性感染
E.持续性感染
14.感染后无明显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类型是()
A.慢病毒感染B.非典型感染C.显性感染
D.隐性感染?E.单纯感染
15.潜伏期很长,发病呈进行性经过,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为()
A.继发感染B.隐性感染C.典型感染
D.局部感染E.慢病毒感染
文字看的枯燥无味?不如试一试彩色易本通!
淘宝:泽成教育
参考答案:
1-5??C、A、E、B、B
6-10??E、C、E、C、A
11-15?C、A、D、D、E
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书籍
努力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