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临床本质和治疗方法都不同,因此对于怀疑感染的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鉴别感染的病原体。但如何鉴别这一问题其实至今都尚无定论,那么是否存在准确且敏感的标志物?如何快速、简便地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呢?
经典的鉴别方法——血常规
到医院就诊,一般查血常规是必做的项目,这其实不无道理。在鉴别感染类型方面,主要看的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三项。感染时白细胞经常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见于病毒感染等。虽然相继有研究表明以这几项指标判断感染类型并不十分特异,但由于此观念来源甚久且作为初筛来说也有一定意义,加上血常规最简便易行,因此就成了临床医生判断感染类型的第一步。但要知道判断感染类型绝不能单独应用血常规的几项指标就得出定论,只能说能得到一个更可能的倾向。要想知道更确定的答案,就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新的标志物
那么还有哪些检测项目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呢?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不少,也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预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等等。它们在细菌感染时升高往往较病毒感染明显。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余名患者,发现细菌感染的患者CRP水平为36.65±25.85,病毒感染患者的CRP水平为9.23±5.14,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还有研究表明,CRP的升高幅度和细菌感染程度相符合,且相较于血常规里的几项指标而言,细菌感染时CRP升高要早于白细胞,因此更敏感,适用范围也更广。因此,CRP也是鉴别感染类型的一个不错的指标。除此之外,更有一些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来帮助鉴别感染类型,如CD64、CD35分子的表达等,但其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确认。然而这些指标也不是百分百准确。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指出,CRP水平20mg/L可以考虑细菌感染,其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9%,也就是说仍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也只能是帮助我们鉴别感染类型的一项辅助指标。(来源:华医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