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艾滋病感染者独立高考考场
今年高考期间,一条“中国首次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立独立高考考场”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这所中国唯一的艾滋病学校叫做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参加高考的16名学生中,目前已有15人被大学录取。
考上大学原本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但孩子们高兴之余,“社交沟通”却成为心病。
1
无奈:大多数是孤儿家庭经济条件差
15个孩子,1个考上二本,1个考上三本,其余的13个被专科录取。
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有些无奈:“其实还有几个孩子过了三本线,但是因为家庭条件差,考虑到三本学费很高,所以最终选择上专科。”
此外,另一个没有被录取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差,还有年迈的奶奶,所以不想上大学,希望上技校学一技之长,早点出来工作,缓解家庭负担。
据了解,这16个孩子大多数为孤儿,有的有家人但家庭经济条件也都很差。
孩子们上大学后的生活费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学校已联系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该组织愿意为这些孩子提供部分费用。
2
担忧:入学后身份要不要公开
除了经济问题,孩子的内心深处更大的担忧是心理问题,比如上大学之后要如何吃药、如何交友……
郭小平透露,这些孩子上大学后不会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很多人对于艾滋病还不是很理解、很包容。”
翠翠(化名)今年19岁,母亲生下她后就去世了,父亲也在去年身亡。庆幸的是,在今年高考中,她有幸被自己心仪的电子类专业录取。
“我害怕大学里没有人跟我说话,没有人跟我做朋友,这比死还难受。”翠翠说。
对于翠翠这样从小生活在红丝带学校的孩子来说,上大学意味着要离开原来的避风港,更意味着将面临更多的困扰。
对于这些困扰,郭小平说:“我们不需要社会给我们多大的政策,我们就希望他们考取了同样的大学,周围的老师、同学能平等的对待他们。”
3
争论:隐私权知情权孰轻孰重
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
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义务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从法律的角度看,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一样,享有相同的权利,而不应该因为感染艾滋病受到任何歧视。法律保护艾滋病人的隐私,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靠感染者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靠得住吗?
如果公开身份,就等于给他们贴上了特殊标签,必然形成某种程度的歧视,所以,一般观点认为,感染艾滋病属于不宜公开的隐私。同时也有人担心,如果隐瞒艾滋病学生的身份,可能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正如有网友说的,隐瞒感染艾滋病的身份,万一交往男女朋友怎么办?万一跟同学闹矛盾,打架把人抓伤咬伤了怎么办?住一间宿舍,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了,剃须刀刮到血了,那都是有危险的。谁来为同班级、同宿舍同学的健康买单?
群众需要知情权,艾滋病感染者需要隐私权,这一开始似乎就是一个难以平衡的关系。
4
反应:不歧视但是害怕
这个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巨大的鍖椾含鍝釜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畨鍏ㄦч珮鐧界櫆椋庡彲浠ユ不鎰堝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