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鸡新城疫
山鸡由于是野生驯化过来,抗病力较强,对许多疫病的易感性明显低于家鸡。该鸡的主要病害为新城疫,即鸡瘟。本病一旦在鸡场暴发,死亡率在60%以上,等于遭受毁灭性打击。预防本病,可于第7~1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传支H疫苗点眼或滴鼻,1个月龄时用IV系+传支H52疫苗加强免疫,2个月龄时注射Ⅰ系苗,种山鸡于产蛋前1个月再注射1次新减二联疫苗。也可根据新城疫抗体水平制订最佳的免疫时间。 2、山鸡感染禽流感
(l)主要症状:山鸡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头肿,流眼水,羽毛松乱;鸡冠和肉髯边缘有紫黑色坏死斑点;脚鳞片间出现紫色出血斑;呼吸困难;胸肌、腿肌、心外膜、腺胃与肌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等处有出血;胰、肝、脾和肾有灰黄色坏死灶;泄殖腔充血、出血和坏死;出现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的干酪样渗出物;卵巢、输卵管充血、出血和萎缩,产蛋量急剧下降。但要确诊本病需在实验室作进一步检验。
(2)防治措施:①杜绝从禽流感疫区进鸡,避免鸡与其他畜禽接触,防止病原入侵。②怀疑有本病发生应尽快送检,以便确诊。③进行带鸡消毒、鸡舍消毒,可使用菌毒杀、碘力杀和强力消毒灵等消毒剂。④接种用当地流行毒株制成的灭活油乳剂疫苗。⑤使用禽流感特效药“禽泰克”预防或早期治疗(千克水加~克)。⑥肌注禽流感高免蛋黄抗体,大鸡2毫升,中鸡1.5毫升,小鸡1毫升,隔天再注射1次。⑦适当使用抗感染、抗应激药物:如普利健(50千克水加克)。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临床症状: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2)剖检变化: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呈黄色胶脉样水肿,质硬,黏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法氏囊黏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出血。
(3)治疗: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千克体重l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法临床上较常用。也可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的山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l次即可,疗效显著。
(4)预防:无母源抗体或低母源抗体的雏山鸡,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3~1/2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滴鼻、点眼2滴(约0.05毫升),肌肉注射0.2毫升,饮水按需要量稀释,2~3周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强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山鸡,14~21日龄用弱毒疫苗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时2~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种山鸡则在10~12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周龄用灭活苗注射免疫。
4、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1)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传支,所有年龄鸡均可感染,6周龄以下雏鸡有较高死亡率。成鸡发生时起产蛋率低下及蛋的质量降低。本病靠空气传播,故传染十分迅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症状:①呼吸异常,咳嗽,流鼻涕,呼吸啰音,鼻、眼有分泌物,成鸡的呼吸异常症状比较轻微。②水样下痢,肾型传支水样下痢十分突出。③产蛋率下降,蛋的质量降低,产沙壳蛋、畸形蛋等,出现水样蛋白。④腺胃型传支,腺胃肿大出血。⑤亚临床性支气管炎,仅见蛋壳不同程度褪色,而无任何临床症状。
(3)剖检病变:①气管及支气管充血、水肿、有黏液样分泌物,严重者形成干酪样栓子,气囊亦有黄色纤维状分泌物。②肾肿大,其表面及输尿管有多量的尿酸盐,特别是幼雏多见。③成鸡可发生坠卵性腹膜炎,卵泡变性、萎缩变形。④腺胃型传支者腺胃球形肿大,腺膜出血。
(4)防治:到目前为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
预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临床上,常在7~10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鼻或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与新城疫IV系疫苗混合饮水,35日龄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52加强免疫,对本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