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始作俑者”新发地市场被关闭,很多地方火速将三文鱼相关产品全部下架,全社会谈三文鱼色变。
案板检出新冠病毒≠三文鱼感染新冠病毒丁香医生指出,在咨询了水产、病毒、食品领域的专家,得出结论:三文鱼自身几乎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1三文鱼来自海洋,不太可能接触病毒源目前认为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蝙蝠,然后通过在某种中间宿主(目前宿主以哺乳动物为主)上的进化,最终传播给人类。
而三文鱼是种海洋鱼类,中国进口的三文鱼主要来自挪威、智利等国的海域,这些海里的三文鱼祖祖辈辈可能都没见过蝙蝠长啥模样,也几乎不可能接触中间宿主。
2新冠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新冠病毒入侵宿主,主要是通过与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
已有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无法结合鱼类的ACE2受体,也就意味着鱼类不具备结合病毒的条件。
伦敦大学学院(UCL)一项研究也发现,多种哺乳动物的ACE2受体都可以与新冠病毒结合,而绝大部分鸟类、爬行类和鱼类则不容易结合。
这也是我们从疫情爆发到现在,看到更多被感染的动物中以猫、狗等哺乳动物为主的原因。
虽然是从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但病毒几乎不可能来自于三文鱼自身的感染。
水产品不传播新冠病毒年4月20日,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世界16个机构,包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郝彬、黄倢在内的20名专家在亚洲水产学会主办的杂志《亚洲渔业科学》(AsianFisheriesScience)联合发文“Viewpoint:SARS-CoV-2(TheCauseofCOVID-19inHumans)isNotKnowntoInfectAquaticFoodAnimalsNorContaminateTheirProducts”“观点:没有证据表明SARS-CoV-2(人类COVID-19病原)会感染水产动物或污染水产品”。
该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Beta冠状病毒属,只会感染哺乳动物。此外,新冠病毒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其病理影响主要集中于肺部。但除肺鱼以外,鱼类没有肺,因此不易感染该病毒。
该论文强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感染水生食用动物(如有鳍鱼、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因此水生食用动物不会将新冠肺炎传染给人类。”
国家卫健委:多吃水产品5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人群营养健康指导建议》,其中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量身定制了专属“营养健康方案”。
针对老年人群,建议在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疏通、拓展食物供应渠道,丰富食物来源。在目前米/面、蛋类和肉类食物供给得到较好保障的基础上,努力增加鲜活水产品、奶类、大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和薯类的供应。
针对儿童青少年人群,建议保证鱼、禽、瘦肉和蛋摄入充足且不过量。优选水产品和禽肉,其次是瘦畜肉。
新冠疫情期间国家有关水产品规定年2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五部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的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捕捞水产品除外,不属于本次被禁止交易的野生动物。
年3月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决定的通知》,明确甲鱼(中华鳖)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
新冠疫情期间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到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委多次下达文件告知水产品可以安全食用。
水产品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过大家大可放心
水产品不仅安全
而且有助于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如何安全食用三文鱼从目前公示的信息来看,检测出新冠病毒的主要是三文鱼案板。丁香医生采访了专家,分析出三文鱼很可能是在捕捞、处理、运输、售卖等过程中被“污染”的。
从安全角度说,生食三文鱼确实可能有潜在的风险,而烹调的高温能够有效让病毒失去活性,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尽量把三文鱼做熟再吃。
建议大家在购买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生鱼生肉,可以用袋子或手套隔开。做饭时,案板、菜刀、餐具,都要做到生熟分开并及时彻底清洗。
安全、
美味,
一个都不能少!
此文由楠瓜整理
▍来源:网络
▍声明:平台只分享和交流不作为商业用途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