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推广过程中,京博农化技术小组在凉州区王城村辣椒棚发现辣椒撅叶病毒病发生厉害,及时的给予防治方案:京博病毒病组合。后期跟踪回访,缓解效果明显。效果好不好,咱们看图说话:
发现病毒病为害,进行药剂防治
五天后,第一次回访,叶片稍微舒展,生长点开始生长
13天后,第二次回访,植株完全正常生长。
辣椒病毒是辣椒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对辣椒的危害极大,前期引起植株矮化、花叶、叶片黑色坏死脱落,后期引起丛枝、蕨叶、花蕾和幼果枯萎,整株黄化落叶。发病严重时,减产明显甚至绝收。
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辣椒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是植株矮化,叶片褪绿或呈斑驳花叶。植株顶部叶片有时变小、狭长。叶脉、茎秆枝条上有时有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叶片脱落,小枝生长点落光成“秃桩”,腑芽抽生呈丛簇状。辣椒病毒病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不同病毒引起的症状略有差异。
黄瓜花叶病毒侵染辣椒苗期造成植株矮化,叶片增厚,皱缩,凹凸不平,病株很少。蕾期发病,植株矮小,病株顶芽幼叶细长、畸形,叶缘向上卷曲呈“狗耳朵”状,叶脉发黄,透过光线可清晰看见黄绿相间的斑驳,有疣状突起,成熟期推迟7-10天。辣椒生长的中后期发病,植株变化不明显,中下部叶片和椒角发育正常,上部果枝短缩,心叶开张差,椒角细小弯曲。
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多表现为花叶及坏死斑,病叶呈现明显的深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病株分枝较少,整枝枯死,病果生长慢,出现黄绿色的花斑或黄色晕圈,果实畸形。
值得注意的是由类菌质体引起的小叶病与病毒症状类似,生产上应区分开来。其防治方法也不同。
小叶病的主要症状是:辣椒幼苗染病后,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很少分枝,易形成“单杆枪”,不结果或偶尔结1-2枚,侧根较少。蕾期感病植株矮化,一般株高约为健壮的1/2左右,叶片窄而长,叶面积不足健叶的1/4,叶脉扭曲呈疙瘩节状。叶色发黄,叶肉变薄而色淡,似缺素症。叶柄极度延长,通常是健株叶柄的2倍左右。发病严重的叶片仅留叶脉(辣椒小叶病由此而得名),枝芽丛生呈“扫帚状”。茎杆带化,花序聚生,花器萎落,鳞片发育成小叶。病角纤细变小,弯曲发成环状。开花结果期发病植株矮化不明显,中下部叶片狭窄,皱缩不平,叶柄伸长,果枝缩短,心叶开张度差。
小叶病的防治方法是病毒组合:京博斯润+京博锌+施好美+戊唑醇一套兑水30斤喷雾,三天后喷雾第二遍,治疗效果达到90%,植株顶部叶片恢复生长,新生叶片表现正常,椒角身条细长且数目增多。
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或蚜虫传播,由微伤口侵入。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为害,随着辣椒生育期的推进,侵染率依次降低,对辣椒产量影响依次减轻,以2-4叶期侵染率最高,在这一生育阶段,生产上应注意阻断传毒昆虫迁入及喷施防病药剂进行防治。此外,发病与蹲苗时间过长或移栽时遇到低温、浓雾等不良气候条件有关。
有机肥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很好,辣椒病毒病发病株率低,发病程度轻,单施氮、磷化肥、有机质缺乏的田块发病重。
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温度较高(33度以上),湿度较小(相对湿度60%以下),强光照条件下病毒病发生较重。在辣椒生长期间,有雾日数越多,雾的强度越大,病毒病发生越严重。
因此,高温、干旱、重茬、缺水缺肥植株生长不良,蚜虫多或防治不及时,发病重。此外,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一般锥形椒比灯笼椒抗病。
1.选用抗病品种。
2.无病土育苗,育出无病壮苗。
3.定植地要与非茄科蔬菜进行轮作。做好肥水管理。农事操作时病健株分开操作,避免接触传播。从苗期起就要及时、连续防蚜。
4.与高杆植物间作,如玉米等,可起到遮阴作用,对病毒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5.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斯润+锌+品高尚防治,发病严重时用病毒组合(斯润+锌+施好美+戊唑醇)每隔3-5天1次,共2-3次,效果良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