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病毒所杆状病毒巯基氧化酶结构与功能研

图1.巯基氧化酶P33三个保守区域的突变影响病毒的形态发生

图2.P33晶体结构分析显示三个保守区域可能通过协同作用来行使巯基氧化酶的功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课题组和龚鹏课题组合作,在杆状病毒巯基氧化酶P33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hreeconservedregionsinbaculovirussulfhydryloxidase,P33,arecriticalforenzymaticactivityandfunc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JournalofVirology上。

巯基氧化酶存在于多种生命体系中,通过催化二硫键的形成在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装配过程中发挥作用。某些基因组较大的病毒亦可编码巯基氧化酶,如杆状病毒即编码一个保守的巯基氧化酶P33,前期研究表明,P33的缺失影响了子代病毒的产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蛋白质晶体学、酶学、病毒学等多种实验方法,揭示了杆状病毒巯基氧化酶P33的三个位于蛋白单体表面的结构保守区域(活性位点、二聚体界面和R-E盐桥)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保守区域的突变可显著抑制P33的巯基氧化酶活性,亦可严重影响病毒的形态发生(图1)和口服感染,野生型及突变体P33的晶体结构分析(图2)进一步显示,这三个保守区域可能通过协同作用来行使巯基氧化酶的功能。研究结果预示P33可能催化多个病毒蛋白底物,为后续深入揭示巯基氧化酶在杆状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前沿项目等的支持。

参考文献:









































白癜风用药
安卓开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nuokameng.com/bdxc/21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