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两种感染类型。
一般说来,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其缺点是检测过程太长,可能会耽误疾病诊治。
病原学结果没出,我们如何简单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呢?试试以下4步:
Stp1:看患者症状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
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发病的病人。
表1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症状区别
备注:支原体等亦可引起上感(点击图片看大图)
Stp2:看血象1.病毒感染
初期:WBC(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N(中性粒细胞)多不高。
2.细菌感染
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种情况:
WBC升高,N不高;
WBC正常/稍低,N升高(多为G-菌);
WBC升高,N升高(多为G+菌)。
血象分类比总数更有意义。另外,机查血象WBC分类与手工差异大,应以手工为更准确。
儿童疾病又变化多端,传变迅速,还有些积习难改(比如随地吐痰)。原发/继发细菌感染也多,要等一些化验结果出来(如病原培养、血清试验,且不说在基层没有相当条件),恐怕要耽误病情了。
基于以上「经验」临床操作看似容易,但又太「常规」了,往往缺乏特异性。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Stp3:要不要用退热药?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表现之一。人体的引起发烧的疾病有很多,大致可分为3类。
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原虫、立克次体等八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几乎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会引起发热,如感冒、艾滋病、疟疾、流脑、SARS等。
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会出现发热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对有发热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者,可给予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治疗。
病毒性感染热势低,一般不超过38.5℃,故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
细菌性感染者热势高,多高于38.5℃,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Stp4:要不要用抗菌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关系密切,口腔中常有各种病原菌(特别是咽部),但他们一般不危害人体。
但当病毒在上呼吸道特别是咽部繁殖引起局部感染发炎时,咽部细胞抵抗力降低,某些细菌可能乘势迅速繁殖,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这时就需要果断的使用抗菌治疗。
这就是说,根据感冒的病原体是病毒这一本质,一般的感冒没有必要应用抗菌药物,只有感冒经过适当治疗仍不退,咳嗽、咳浓性痰、白细胞升高或扁桃体化脓等提示出现细菌继发性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医学主任劳拉·希克斯博士真诚地告诉大家: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除非出现4种症状才需要考虑使用抗菌药物。
(1)发热打寒战:既发烧又怕冷、打寒战是细菌感染的标志性表现。不过,得了流感也可能发烧。如果正处于流感盛行期间,不必急着用抗菌药物。
(2)流黄绿色鼻涕:绿色或黄色鼻涕也是细菌感染特征之一,但病毒感染表现更多样,除了清鼻涕有时也会出现绿色的鼻涕。
(3)嗓子红肿:咽喉红肿、咽部黏膜上有白点,这是细菌感染的又一特征。另外,如果除了嗓子疼,没有流鼻涕、打喷嚏等其他感冒症状,很可能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尽快做个咽拭子检查,以便明确是否需要抗菌治疗。
(4)症状超过一周:病毒性感冒时间太长可能伴发细菌感染,如果感冒症状持续超过7~10天,使用抗菌药物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大。
笔者建议
现在不少患者一咳嗽,就大把吃抗菌药「消炎」。
但是,由病毒感染、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引起的咳嗽却是非感染性咳嗽,非感染性咳嗽吃抗菌药物是没有效果的,反而造成身体的负担。
另外,抗菌治疗联合祛痰药,不但可以使呼吸道畅通,还可以帮助排出集聚在黄浓痰中的大量细菌,使抗菌药物的效果最大化。
相关阅读
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到底如何来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两种感染类型。一般说来,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其缺点是检测过程太长,可能会耽误疾病诊治。
定
义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定
义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viralinfction)是指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人类病毒是指能感染人体或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病毒。病毒感染的实质是病毒与机体、病毒与易感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病毒感染常因病毒种类、机体状态不同产生轻重不一的损伤或病毒性疾病。病毒致病是由侵入宿主、感染细胞开始的,致病作用表现在人整体和细胞两个方面。
因此,临床需要一些简便有效的感染类型鉴别方法。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
细菌感染or病毒感染来一起辨一辨
看痰色是脓性痰还是黏液痰?有研究表明,脓性痰与细菌阳性率呈显著相关性。倪力,张锋英,高稚婷等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黄脓痰组与白粘痰组相比,痰及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表明中性粒细胞量与白粘痰到黄脓痰的改变相关。而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痰色的变化强烈地预示着患者可能存在着潜在的细菌感染。脓性痰主要考虑细菌感染,粘液痰则考虑病毒感染、其他类型的感染或者疾病。
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高不高?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炎性蛋白。有研究表明,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CRP对细菌感染敏感性93.7%,特异度为1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CRP对病毒检测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13.6%。另外,研究也发现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健康人群血清中PCT水平通常处于很低的程度,约小于0.ug/L,但却能稳定存在。关于CRP,严格来说,其不完全是感染的观察指标,目前并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阈值」用以界定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另有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细菌感染组CRP浓度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毒感染组患者CRP浓度升高并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看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如何?细菌性感染对正确的抗生素治疗皆可显效,而病毒性感染则无效。对于发热的患者,在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时,若系病毒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往往能得到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同时全身性情况亦见改善。但对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等患者服同样剂量的解热镇痛类药物,退热效果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看白细胞总数是高了还是低了?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升高,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降低。其原因是致病细菌侵入机体后,在其趋化因子及补体活化产物的作用下,使吞噬细胞入血并向着感染部位移行集中,以此来和细菌作战,这样一个过程导致了白细胞总体上的升高。而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释放或损伤细胞而释放出的毒性物质可引起炎性浸润。这种炎症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浆细胞与淋巴细胞。许多病毒如水痘、麻疹、脊髓灰质炎等,虽被吞噬却不能被杀灭,在细胞内生长复制,引起白细胞的死亡。故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不同,多为白细胞下降。还有人认为:病毒尚有对白细胞及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白细胞减少的部分原因。
大家都在看
痰的颜色看疾病
痰液也缤纷,五颜六色怎么辨?
有痰咳不出,祛痰药可以这样选!
祛痰药用得不少,但你未必真的会用
流感来袭!「抗病毒药」如何正确使用?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白癜风的医院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