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凯从多万份鼻咽拭子样本中,要把新冠病毒“揪”出来,就必须进行核酸检测。这个过程好比一场惊心动魄的“捉迷藏”游戏。目前南京已形成每日七八十万份单管检测能力(以1:10混采,日检测能力达到万份)。日前该市启动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如大海捞针般找出病毒感染者,划定风险源,尽快阻断疫情传播。从一份鼻咽拭子采样,到最后手机上的那份报告,中间经历了什么?昨天,本报记者跟随一支采样管的“足迹”,全程跟踪核酸采样、送检到实验室、报告出炉的过程,这是一场特别的“接力赛跑”。居民完成核酸采样8月3日上午10点,南京市玄武中专樱花路校区,前来做第四轮核酸检测采样的居民排起长队。这是玄武湖街道在辖区设置的多个核酸采样点之一,日均采样数量大约为1万人份左右。在“老弱病残孕”采样台前,头发花白的吴先生被编入一个10人混采组,他掏出身份证,在红马甲志愿者帮助下,手机扫